来自武汉的他,80岁带领公司上市

时事   2024-11-11 19:30   湖北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陆缘

摄影记者 邹斌



10月28日上午,阳光透过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未来科技大厦19楼的办公室,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或“达梦数据”)的掌舵人、80岁的冯裕才正伏案工作。他不时抬起头望向窗外的“马蹄莲”建筑——光谷坚持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的象征。


伏案工作的冯裕才


在他的办公桌背后,挂着一幅中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效祥生前的题词:坚持自主开发,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创新发展、独立自主,贯穿了这位“80+”创业者46年的逐梦国产数据库历程。从听闻日企专家销毁三车技术资料、不让中国人掌握那刻开始,他便立志研发属于中国的原创国产数据库。


为此,他从零开始,译稿千万字、写下国产数据库第一行源代码、攻克一个个“卡脖子”技术、研发成功我国首款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数据库公司……


10月29日,达梦数据发布第三季度报告,交出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4个月前,冯裕才带领达梦数据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面对成绩,这位“80+”国产数据库“领航人”没有歇歇脚,依旧拼搏一线,他立志要做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



愤慨日本专家销毁技术资料

立志独立开发国产数据库


10月28日,几位在光谷创业的年轻人到访达梦,冯裕才特意带着他们到大厦18楼简约的企业文化展厅。刚进展厅,年轻人们便被玻璃框里一本用不同颜色做满笔记的全英文书本所吸引。旁边放着一本泛黄的《数据库系统原理》译本。



“我的第一外语是俄语,这是我在40多年前一边自学英语,一边翻译的成果。”见年轻人对译本很感兴趣,一旁的冯裕才有些自豪地介绍,“我对国外有关数据库的300多篇论文和8本英文著作进行了翻译,有一千多万字。”


在企业文化展厅,冯裕才向年轻人回忆起自己的技术探索历程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产数据库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没有供学习的教材,一切从零开始。促使冯裕才深入钻研、勇闯国产数据库的无人区,源于一次在武汉钢铁厂的调研学习。1978年,武汉钢铁厂耗费巨资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来自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计算机系的冯裕才希望看一看该工程技术文件时,才知道日方专家在撤离前,就将可装满三卡车的资料全部悄悄地烧掉了


“没有核心技术,别人瞧不起你,你只能被动挨打。”当年的境遇,深深刺痛了冯裕才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长达40多年的艰难探索,由此开启


创业初期的冯裕才


当时,中国刚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此前一年,在黄山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上,成立了数据库学组,这被视为国产数据库研究的起源。这一年,离冯裕才从长沙工学院调任华中工学院,进行系统学习计算机仅过去两年多时间。


他一头扎进外文书店寻找资料,与IBM研究员深入讨论学习。1980年,他正式开启数据库研究,写下第一行代码。1984年4月,由冯裕才编写的《数据库系统基础》教材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三本由国人编著的数据库系统理论教材,更注重于数据库技术的研发与实现。


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冯裕才决心投身实践。他成立研发小组,埋头集中攻关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


十年磨一剑

做出首个国产数据库系统原型


1988年5月8日,是冯裕才记忆深刻的日子。


这一天,44岁的冯裕才带领团队研发的成果“汉字关系数据库系统”(简称CRDS)通过院士专家鉴定。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构建了达梦乃至整个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


当时媒体报道达梦推出CRDS的消息(通讯员供图)


科研成果如何走出象牙塔?艰辛研发出来的数据库什么时候才能被派上用场?


第二年春节,冯裕才决定自己当“销售”。他带着储存着CRDS原型的软盘到北京,一家家单位上门去推荐自己的产品。凭借过硬的技术,在多方努力下,他谈定了包括地图数据库在内的总计62万元的3个项目。


CRDS数据库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讯员供图)


随后,他迅速组建课题组,带领更多人一起做研发。1992年,他们终于承接到一个逾百万元级项目。


凭借这一项目,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冯裕才的团队由课题组升格为研究所,有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独立运营权。


3500万字奠定软件工程基础

1600万行核心代码百分百原创


在华中科技大学南一楼中厅,挂着一块“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的铜牌。这块挂于1992年12月的牌子上的些许铜锈斑点,仿佛在娓娓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研究所由冯裕才担任所长,他分别取数据库和多媒体首字母“DM”,为研究所起名“达梦”,寓意达成梦想。


达梦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的牌子(通讯员供图)


翌年10月23日,达梦研究所第一个成果DM1通过电子工业部(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鉴定;这是我国首次推出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但离正式商用还有一段距离。


他继续带领团队投入DM2研发。达梦团队不断测试、调整,最终让该软件项目在鉴定时文档字数超3500万字,这也奠定了达梦软件工程基础。


参与鉴定的院士认为,DM2在总体设计和技术上处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从1997年起,该产品在国家“863计划”的数据评比中连续六年夺魁。这还意味着每年能够获得国家千万级科研经费的支持。


2003年初春,原本有信心再次夺冠的达梦却遭遇“滑铁卢”:测评排名垫底,颗粒无收。这一年,离达梦转企改制成立公司仅三年,这让当时主要靠科研经费维持的达梦跌落深渊。


经过了解,原来,很多国内同行们都采用了国外开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当年7月,冯裕才决定抛弃原有的DM3研发项目,全面推进DM4研发。“那段时间,冯老师成了我们的‘保姆’,为我们提供冷饮,为研发人员解压。”同事韩朱忠回忆道。


2004年2月,全新一代产品在测评中重回第一。有人质疑,达梦新系统有开源的影子。“第一行国产核心源代码是我写的。如今有超过1600万行核心源代码了,百分百原创。”冯裕才很有底气地说道。


此后,达梦没有停下脚步,不断调整产品架构,迭代新产品。


登陆资本市场

成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已入职达梦产品研发中心两年的陈江辉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求学时会经常路过南一楼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研究所。


“冯老师当时选择自主研发这条路,并坚持走下去,让我非常佩服,也是我选择达梦最重要的原因。”毕业后,受冯裕才影响,陈江辉没有选择去国内大厂,而是来到达梦从事国产数据库研发。


事实证明,冯裕才坚持的“独立自主”路线是正确的。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电网受到外网攻击8939次。窥斑见豹,我国网络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为此,国家电网决心将数据库国产化。凭借测试中出色的表现,达梦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国家新一代智能电网建设项目。


“现在回过头来看,冯老师坚持独立自主研发的道路,是非常明智的。”达梦数据总经理皮宇感慨道。经此一战,达梦在行业内被广泛认可,开始向市场全面进发。


如今,达梦数据库产品已经覆盖能源、交通、金融等50多个行业领域,成为诸多重要行业核心生产信息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逐步完成国产替代。


随着国家推进网络安全建设,国内网络巨头纷纷涉足数据库行业,现今已有近300家国产数据库企业。冯裕才也由“国产数据库探路者”变成了“领航人”,他步履不停,要“做世界级的国产数据库”。


冯裕才(右三)率达梦在上交所科创板敲钟上市(通讯员供图)


今年6月12日,冯裕才和他的达梦迎来又一高光时刻,身披大红围巾、手持红锤的冯裕才在上交所敲响了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钟,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说


“一生做好一件事”

影响年青一代科研人员


深秋的午后,在食堂就餐后的冯裕才喜欢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园区的公园散散步。冬日暖阳下,“80+”的他步履平稳,回头对记者说:“晒晒太阳真暖和,这个冬天会是个暖冬。”


冯裕才一边散步,一边为公司谋划发展方向


冯裕才已经感受到了这份温暖。10月29日,达梦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收累计6.29亿元,同比增长40.69%,营收利润持续超预期,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如何破解上市后人才流失问题?对此,冯裕才一点不担心。“达梦不是我一个人的达梦,是团队每个人共同的心血。”冯裕才回忆说,2001年,公司刚成立不久遇到资金困难,最难的时候连前台的同事和司机师傅,都掏出1000元和10000元入股公司。“从那以后,达梦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老板。”他说道。


在企业文化展厅,冯裕才向年轻人回忆起自己的技术探索历程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年轻人。”这是冯裕才一直坚持的人才观念。


“现在具体上的工作他都放手让年轻人去做,去创造。”他的学生、达梦公司副董事长韩朱忠说,“不用国外开源技术,立志做好国产数据库。冯老师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和热情,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达梦人。”


每个工作日,陈江辉和其他年轻的同事们脚步匆匆地走进武汉未来科技大厦内,开始埋头研发。“数据库行业需要不断对技术升级迭代,需要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陈江辉说,他会像冯裕才一样,坚持在这个行业钻研下去。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胡长幸 陆缘 摄影记者:邹斌

通讯员:程莹 杨平

编辑:刘思宇 黄琳 罗婷

审核:张欣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