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看春晚,吃年夜饭,守岁,那大家知道古代人怎么过新年么?临近新年,卖货郎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卖油苕、扫帚、针线、木梳瓜、茄、菜蔬等应有尽有。民间有跳灶王的习俗。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一年辛苦到腊月,家家户户舂米,因为腊月的米坚实,舂时少损耗。祭灶时,给小儿买饴糖(即胶糖、麦芽糖)以求上天降好事。年三十,放爆竹。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新年前后,迎亲嫁娶较多,姑娘家会在婚礼前展示嫁妆,富裕人家有十抬之数。元宵节,走百病摸门钉。多走走去百病。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莺花三月,姑娘小姐纷纷踏春放纸鸢(风筝)、荡秋千。古代的这些风俗习惯,一部分被继承了下来,一部分则消失在记忆里,这个时代的我们只能在历史长河中去追溯往日的欢笑。有些时候真想回到古代,过一个没有手机、电脑的高科技,仅仅只是一声鞭炮、一颗糖就很满足的新年,那时候,年味正浓,你我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