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古体字是“它”。
《说文解字》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蛇,它或从虫。”
夏朝之前的上古时代,人们还住在野外,经常闹蛇害,早晨起床后往往互道一声“无它乎?”意为有没有遇到蛇?就像现在见面互相问候“吃了吗?”“去哪呢?”
后来,为了与其他的虫相区别,才在“它”的旁边加“虫”字,变成了蛇。
▲睡虎地秦简蛇字
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十二生肖以巳为蛇,五行以巳配火。东汉王充《论衡》中说:“巳,火也。其禽蛇也。”
蛇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巳”,在生肖中排第六,在龙的后面——正对应民间,人们把龙叫作大龙,把蛇称为小龙。很多父母给孩子取名“小龙”或“晓龙”,寓意美好。
▲唐 十二生肖陶俑
蛇是龙的前身。龙是中国古人创造的最具神力的人文动物,具有蛇和鳄鱼的形象以及鸟的飞翔等特殊能力,海陆空三栖,天地人三才。
在自然界,蛇“草上飞”、“过山风”、“暗夜潜伏者”的威名不可撼动,众生敬畏。云云属蛇者,也多以“隐忍冷静,聪明机智”的性格自傲。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生于1893年12月26日,属蛇。
另外如汉高祖刘邦,清圣祖康熙,“战神”韩信,民族英雄林则徐,爱国诗人屈原,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等,都属蛇。
据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和女娲皆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他们不仅创造了人类,还教会了人们渔猎、农耕,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绢本伏羲女娲像
蛇形象一直备受民间文学的青睐,《山海经》《搜神记》《唐传奇》《警世通言》等都记录了丰富的蛇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蛇,当数《白蛇传》里的白蛇精,化作佳人,迷恋人间,追逐爱情,只叹法海无情,水漫金山、杭州断桥、雷峰塔下,抱憾凄美抗争。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蛇还一度被赋予吉祥、富贵的内涵,如宋代小说集《太平广记》记载的故事,遇到蛇的人大多有加官进爵、富贵亨通的结局。
蛇蜕下的皮叫“龙衣”;民俗农历二月二,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
在所有的动物中,蛇对身体的控制是最出色的。它体型细长没有四肢,却能迅速游走,攀高,穿缝,入洞,十分灵活。
在恶劣的环境中,蛇又会冬眠,如同生命的蛰伏与重生,周而复始。这种知进退懂取舍的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乙巳年的“闰六月”就是上一个月即六月的闰月,只有节气立秋,而中气处暑则在农历的七月初一。这个“闰六月”从公历7月25日开始至8月22日结束,共计29天。
巳,在十二地支里代表着六,闰六月,代表着农历六月生日的人,今年可以过两次生日,所以六就是巳,六六大顺就是巳巳如意。
蛇年将出现“两头春”现象,也就是一年中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
灵蛇化龙,蜕变之年
巳巳如意,大吉大利
金蛇献瑞,瑞蛇呈祥,农历乙巳新春正笑容可掬地向我们走来。
乙巳蛇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和着《金蛇狂舞》的优美民乐,美尚君衷心祝愿:
愿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
让我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共同迎接蛇年带来的希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