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最大危害:就是大张旗鼓地、特认真地干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在国企工作,“我现在干的 90% 的工作,都是为了免责。”
监督检查、开会、写材料、填表格、留痕迹。
大事小情都要开会,事前、事中、事后会议不断,开会前还要大家摆好坐姿,因为要拍照,要发到群里,要给领导看,员工仿佛整日在会议室 “安营扎寨”,将其变成了第二办公室。
“工作没做好不要紧,材料必须写好”,为应对各类检查、调研、学习、培训、台账等,PPT 不仅要做得精美华丽,元素一个不少,报告也要词藻优美、对仗工整。
事事 “强迫留痕”,拍照、录像、签字、盖章缺一不可,每天忙于这些文字工程,陷入周而复始的评比、考核、巡查、整改、汇报、回头看、再整改的怪圈。
而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只是程序正确,取悦领导,却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如同在 “屎上雕花” 般徒劳无功。
所以,我现在干的 90% 的工作,都是为了免责。
当代数字经济” 兴起,“重塑标准、数字化转型、智慧平台、BSS 系统、ERP 系统、GS 财务系统、智慧管理、云办公” 等新词层出不穷。
一些企业高层的形式主义为了与时俱进,提倡无纸化办公,纸是节约了,但是自从公司引入 “数字化管理系统” 后,出差报销流程变得更加繁琐。
先填纸质单找领导签字,再拍照上传系统流程再审一遍,最后还得送纸质单到财务归档。
把简单的 EXCEL 搜集变成线上搜集并美其名曰 “信息化建设”,实则增加了员工负担。
而且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
国企有了自己的专属 APP 后,各种会议、检查、材料摇身一变成为各种 App、小程序、工作群,员工要在多个 APP 上进行流程打卡,记录众多账号密码,原本简单的工作数字化后耗时大幅增加。
智慧化办公本应提高效率,却因设置过多线上审批流程,一个业务需十几个部门领导层层审批,每个领导都提意见,导致基层办事极为痛苦。
企业花费巨资开发数字管理系统,虽有看似高大上的驾驶舱、BI 报表、大蓝屏及动态图表数据,但效率和效益并未提升,徒有其表。
如同 “屁中寻香”,看似有所改变,实则本质未变。
形式主义之所以难以治理,根源在于官僚主义思想作祟。
当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互交织、层层加码,
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怪象:
人人都很忙,可看不到实际成效。
文件越来越多,可问题依旧如故。
会议开个不停,可决策依然低效。
更可怕的是,且这种状况如 “幽灵粒子” 般恶性循环、不断升级。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