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领办聚合力 强村富民促振兴!我州蹚出边疆山区“兴业、留人、强党建”新路径

时事   2024-11-28 23:40   云南  


进入冬季
红河州各个村落仍然一片繁忙
一排排温室大棚内采摘正当时
一垄垄冬季蔬菜长势喜人
一箱箱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

蒙自市草坝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胡艳辉 摄


随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红河大地的落地生根、萌芽生长,支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沉睡的资源被盘活,群众的力量再凝聚,一个个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幅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红河州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蹚出一条边疆山区“兴业、留人、强党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兴产业:因村制宜 架起共富桥梁




“以前种苞谷,一亩地才有2000元,现在种玫瑰有20000元,多的这个‘0’,让我们的生活大变样!”这是弥勒市章保社区小河边村的群众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弥勒市小河边村玫瑰花喜获丰收

曾经的小河边村土地分散,效益不高,村民们因此纷纷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小河边村把农户、土地等生产要素整合联动起来,以“返租倒包”的土地经营方式带动发展玫瑰产业,探索形成了“支部引领+集体监督+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全村玫瑰花产业综合年产值突破980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4万元,以“一朵花”走出了产业兴、乡村强、百姓富的新路子。

花农采摘墨红玫瑰 饶勇 摄

在蒙自市草坝镇仙景社区邱都村的蓝莓家庭农场内,整齐排列的蓝莓郁郁葱葱,“农场主”许泽正在查看蓝莓长势。按照“组织化引路、精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项目化收益”的发展思路,草坝镇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农户、村集体企业、龙头企业三方利益联结的“622”联农带农益农新模式,蓝莓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企业20%、龙头企业20%的比例进行分配,以“一颗果”让农民站在了产业链价值链“C位”。

蒙自市草坝镇家庭农场成熟的蓝莓

而开远羊街乡卧龙谷村则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种植出比普通大米价格贵五六倍的“卧龙谷香软米”,通过推广种植、提升技术、文旅融合等方式,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带领羊街乡及周边8000余户农户种植6.57万亩,实现增收1.5亿元,用“一粒米”谱写了助农增收的精彩篇章。

卧龙米业水稻田

 “一朵花”“一颗果”“一粒米”的实践经验,仅仅是红河州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因村制宜兴产业,推动农村“小生产”连接“大市场”的缩影。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红河州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选好富民产业,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引领合作社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共同赋能产业发展。全州4499个合作社、297个强村公司覆盖了水果、蔬菜、花卉等11个重点产业,助推全州高原特色重点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2701亿元,占全省10.8%。



留住人:三业联动 打造幸福乡村




过去,不少农村由于产业薄弱,农民大规模外出务工,使得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如何留住人,让农田有人耕种、老小有人照顾?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依托,红河州不断探索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让合作社姓农、属农、为农,搭建起更多就业创业平台,形成企业、产业、就业“三业联动”,让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同时,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后,不少村寨将红利投入公共事业中,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有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让农村更“好在”了。

阿者科村 图片来源于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

进入冬季,蓄水后的世界遗产哈尼梯田更加美轮美奂。随着游客的增多,位于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也热闹了起来。通过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的“阿者科计划”,村民们以梯田、房屋入股,并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旅游发展公司。有益的探索打破了当地群众“守着宝贝过穷日子”的困境,一批批外出谋生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成为售票员、导游,开起了农家乐、咖啡店、非遗体验馆等。如今,阿者科村已实现旅游总收入459.52万元,户均累计分红超过3万元。哈尼人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终于成为了“幸福靠山”。

农户采摘苹果

在开远市龙云社区,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富起来的村(社区)围绕“一老一小”改造设施、提供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社区的老人们说:“社区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建起了社区食堂、社区课堂,老老小小都有地方吃、有地方学。”

在泸西县金马镇,由党组织牵头组建产业联盟联动多方市场主体抱团发展,带动5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创收15亿元,让“小香葱”变成了“大产业”。

泸西小香葱研学基地

在弥勒市小河边村,玫瑰产业吸引近300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95%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放眼全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由“等待者”“观望者”变为“追随者”“参与者”,村级组织由“弱”到“强”, 集体收入由“少”到“多”,群众由“散”到“聚”,扭转了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趋势,让农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



强党建:组织引领 走上强村之路




村子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还得靠支部。

金平县金水河镇广西寨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寨。过去,缺资金、缺技术一度制约着村庄发展,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犯难。

合作社开展疏果培训

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党的十九大代表、广西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富珠带头成立了红河州联农油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四处学经验、找办法,最终探索形成“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发展油茶、板蓝根等特色产业,还建起了药材烘干厂,与制药企业达成长期合作。

“党组织领着干,方向才不会错。”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广西寨村已然变了模样:放眼望去,村庄周边茶林连绵起伏,漫山遍野的油茶果长势喜人,板蓝根、香蕉、杉木等经济作物焕发着勃勃生机。合作社社员也由成立时的9户增加到157户,带动农民增收2173万元,形成集体增实力、农户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多赢局面。

这是红河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杨梅采摘分拣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会越高。在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中,红河州坚持把强化党建引领贯穿全链条、全过程,选拔任用754名熟悉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班子,推动1083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公司)理事长、董事长,119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牵头领办822个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一起,以组织力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了组织建强、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产业发展、企业盈利多方共赢。


记者:车安达
图片由州委宣传部提供
海报制作:张丹青
责编:杨伊曼 肖红梅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云南凌云(红河)律师事务所 
电话:0873-3990877
地址:红河州蒙自市华风现代城小区2幢商业301号3层商铺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云南红河发布
云南红河发布是红河州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红河故事,展示红河良好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