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来:杨家岭村因杨姓人立村而得名。
村情概况:杨家岭村,位于裴沟村北侧不到一公里处,屈产河西侧半山坡上,距县城北约25公里。坐西北向东南。东临屈产河,南临薛家湾,西临新家山,北接西岭上。视野开阔。村庄四围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川面开阔平展,裸岩遍地。原 村民住户就散居于山岭东侧的坡面上。村有在册农户48户、150口人,常住人口不足10人。
发展过程:杨家岭村,古时属君子里六甲。民国时归坪底(三)区土门编村管辖。新中国成立后,1947年废除编村,设立行政村,归穆家洼行政村管辖。1958年9月撤乡设公社时,裴沟公社设11个管理区,下辖杨家岭等53个生产队。1961年撤销管理区,杨家岭生产小队归裴沟公社裴沟生产大队管辖。
1984年政社分设,裴沟设乡,杨家岭村小组仍归裴沟村委管辖,一直到现在。从2005年起村民陆续移民裴沟和县城,如今村里仅有少数人于农忙时回村暂住。
该村旧有建筑物以土窑为主,住户的庭院七高八低,朝向不一,缺乏统一规划。2020年村中住房大部拆除复垦,仅留少量房屋供村民务农临时使用。该村在20世纪80年代修通机动车路。从村下山 共500米,与裴沟通三交的乡村公路交汇。
该村村域总面积2040亩,有耕地面积720亩,其中有平地100亩,经济林300亩。由于悬崖峭壁多,裸岩面积大,不可治理区域将近一半。
该村位于红枣主产区,农业以红枣经济林为主导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该村实施坡耕地红枣经济林覆盖工程。进入21世纪后,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使原来的光山秃岭变得山林茂密,郁郁葱葱。该村公社化时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样样俱全。近些年红枣市价走低,又易于受灾绝收,村民大都放弃经营。现在主要以玉米种植与劳务输出、经商为主要收入来源。
来源:石楼人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