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来
崖底村因其位处陡峭山崖之下而得名。
村情概况
崖底村位于“和合河”中游。距和合约2.5公里,距离石楼县城42.5公里。南、北为山岭地势高,中间山谷深切低。南北为连绵起伏的陡峭山梁,中间为深谷幽幽的山沟,沟里有条小河自东缓缓向西注入黄河, 该村就坐落于小河北岸山峰的半山腰。坐北朝南。东靠任家庄,南临土社,西临新社,北临小河沟。该村共有住户13户,人口84人,常住人口10人左右。
发展过程
崖底,清代属上辛里。民国8年~26年,归新社编村管辖。新中国成立后, 1947年废除编村,新社村改设行政村,该村归新社行政村、新社乡政府管辖。公社化时,该村归和合公社新社生产大队管辖。2021年行政村合并后归和合乡和合村委管辖。
崖底村住户随意散落于陡峭的土坡上,整体布局毫无规划可言,大多为土窑石接口或土窑砖接口。2012年国家实施的“户户通”政策,户铺水泥路,直达每家每户门前。近年来村中住户大部外迁,但走进村庄,干净整洁、古朴温馨,毫无荒凉之感。
村域总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06亩,其中经济林243亩, 平地8 5亩 ,崖底村自古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以冬小麦、蓖麻、葵花、大豆为主。近些年,受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为以玉米、谷子、高 粱等粮食为主。随着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大批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许多人去往太原、石楼县城,还有少部分村民去往其他城市。劳务收入成了村民的主导产业。村紧邻乡镇公路,于1976年建成通车,全程柏油马路,宽阔平坦,路况良好,向西直达和合乡,向东直达石楼县城,交通便捷。田间道路,交错纵横,四通八达。
来源:石楼人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