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三江源,“青电”真“清电”!走进黄河上游超级能源站→

政务   2025-01-04 07:31   北京  

辞旧迎新之际,

2024年12月31日上午,

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

黄河干流海拔最高的水电站——

国家能源集团玛尔挡水电站

五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国家能源集团玛尔挡水电站全景


玛尔挡水电站

是国家和青海省重点能源项目,

也是“西电东送”“青电入豫”

骨干电源点,

电站坐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约5千米的黄河干流上,

所处地区平均海拔3300米,

安装四台单机容量为550兆瓦

和一台单机容量为12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

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

年平均发电量达73.04亿千瓦时

可满足182.5万个家庭

每年4000千瓦时的用电需求。



在高寒缺氧中刷新中国速度


地处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

玛尔挡水电站的冬季漫长且寒冷。

长达6个月的冬天、

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

不足内地60%的氧气含量……

种种恶劣的条件,

不仅造成设备工作效率下降,

更给建设者的体能带来了很大挑战。


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

面对迫切的现实需要,

央企建设者们再次用智慧与创新

刷新了建设速度——

创新运用多项新技术,

克服高原高寒、地质复杂等困难,

连续攻克高海拔大坝填筑、

冬季施工等世界级难题,

刷新了我国水电站建设多项纪录,

从4月1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到12月31日五台机组全部投产,

实现了中国水电行业罕见的

“一年五投”。


玛尔挡水电站地下厂房


例如,针对高原高寒的施工环境,

建设者们采用给作业面“搭棚子”“烤炉子”

给混凝土“盖被子”等保温措施,

将冬歇期转化为施工期,

有效提升了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进度;


再如,面对大坝填筑这一关键工程,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胶凝砂砾石填筑的关键技术

大坝填筑智能碾压施工工艺

有效提升了坝体填筑速度,

碾压一次达标率100%。


玛尔挡水电站


为确保按期实现投产发电目标,

玛尔挡水电站24小时不间断施工,

全力推进电站工程建设。

在建设者的智慧和努力下,

玛尔挡水电站仅用36个月

就完成了全部机组安装



核心装备更加自主可控智能


伴随着玛尔挡水电站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由国家能源集团环科智深公司自主研发的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iDCS)

实现全面应用

这是该系统在我国大型水电站

(装机100万千瓦以上)

的首次应用,

不仅提升了玛尔挡水电站的智慧管控水平,

也为我国大型水电站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

打造出示范项目。


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

又称DCS系统,

犹如电厂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是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和安全生产运行的

关键设备。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iDCS),

是在DCS(分散控制系统)基础上,

融合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

工业互联网、先进控制等技术,

可实现设备及工艺系统故障自动诊断及预警、

复杂工况下自动适应和趋优,

可使发电生产过程

更安全、高效、灵活、环保。


玛尔挡水电站iDCS屏柜


作为水电厂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实施的示范项目,

玛尔挡水电站采用新一代

自主可控、智能高效、本质安全的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

可在实现电力监控系统软硬件平台

全国产化的同时,

形成电站协同集控、调度的

智能“控调运管”一体化管控模式

智能报警、智能控制、智能联动

智能化生产过程。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推动

电站工控系统国产化,

自主研发并规模化应用的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

实现关键核心电力装备的自主国产化,

应用软件100%自主研发、

芯片100%国产化、

操作系统100%国产化、

核心知识产权100%自主可控,

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创造了17项“世界先进”和“中国首台套”

实现硬件芯片的全国产化替代研发应用,

并从火电推广至水电、

基地型光伏等发电项目,

实现iDCS技术装备“谱系化”发展。


据了解,自2021年完成研制以来,

该系统已在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大唐、

中核集团等能源集团

下属35个电站成功推广建设。


下一步,

国家能源集团将积极研发

火电iDCS2.0、3.0、4.0

水电iDCS2.0

加快推进

“黑灯工厂、黑灯车间、黑屏运行”

示范建设,

通过更高水平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在火电厂实现

黑屏操作、无人运行、少人值守,

在水电、新能源电站实现

集中管控、无人化生产、少人化运维,

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华水塔”生态示范基地


玛尔挡水电站

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具有高寒高海拔的自然特点,

生态环境脆弱。

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总体要求下,

水电站创造性地把开发建设

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积极打造“三江源”生态环保典范工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国内水电生态产学研融合基地样板。


玛尔挡水电站大坝蓄水所形成的水库

是一台“生态稳压器”

蓄水将增加库区的湿度和降水,

形成新的湿地生态系统,

能有效稳定区域生态环境,

改善三江源保护区内

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在玛尔挡水电站大坝底端,

还建有两套“鱼儿电梯”

岸上还有专门的“司机”

为“鱼乘客”们保驾护航。


为保证鱼类洄游不受影响,

在实地研究和咨询专家意见后,

电站建设了升鱼装置、配备了运鱼车

洄游的鱼儿们通过生鱼装置升上来后,

会通过遛鱼槽进入分拣室,

之后,再乘坐专门的运鱼车,

直接来到上游的保护区放流。

大坝旁还专门建设了鱼类增殖放流站

能有效补偿黄河流域珍稀鱼种数量,

保持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平衡。


自2023年9月

开展珍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以来,

电站共培育

拟鲶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等

5种珍稀鱼种,

经过人工孵化和育种后再放流回归自然。

截至2024年12月底,

玛尔挡水电站已放流各类鱼种31万尾


玛尔挡水电站生态林


大坝上游的岸边,

一片“生态林”在雪后冬日里仍留有绿意。

玛尔挡水电站采取“边施工、边恢复”措施,

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

补植移栽青海云杉、祁连圆柏58000多株

转运渣料160多万立方米,

复绿250多亩,

施工区域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指数

达到100%



建设“水风光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


在青海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

新能源开发利用

主要依赖风电、光伏项目,

但这类可再生能源

具有“看天吃饭”的特性,

夜间无光、极热无风时,

还需要其他能源及时“顶上”

确保电力可靠稳定供应。


作为黄河上游青海段

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

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的“主心骨”

玛尔挡水电站的投产,

对于调节“风光”大省青海省的绿电供应,

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玛尔挡水电站为依托,

国家能源集团将发挥周边新能源资源优势,

集水能、风能、光能“多能互补”于一体,

全力打造玛尔挡“水风光蓄”

千万千瓦级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


国家能源集团青海赞麦光伏电站


未来,

伴随这一基地落成

和“水风光蓄”等能源有序开发利用,

“西电东送”将有效缓解大城市用电需求,

基地也将进一步助力青海省

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构建国家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 / END /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国资小新
邀您一起参与国资监督管理,和您一起关注国企改革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