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字,看绿美广东两年新变化

时事   2024-12-10 09:57   广东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林荫


初冬时节,岭南大地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生态价值正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人们在绿水青山间享受着生活、创造着财富。绿色,已成为广东生活的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两年前,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广东不断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如今,这一决定已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绩单”更加厚实和亮眼。


绿: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在肇庆怀集蓝钟镇的岳山林场,造林工人们挥汗如雨,一锄一铲间,绿苗扎根泥土,生机盎然。这不仅是广东造林绿化工作的一个普通场景,更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筑绿色家园的生动缩影。


增绿就是增优势。从“岳山造林大会战”到“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广东一步一个脚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获得“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


作为林业大省,广东先后启动实施建设林业生态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绿美广东大行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在森林城市群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湿地保护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广东造林绿化成果斐然,超额完成全省林分优化年度任务,县镇村绿化目标全面达成,义务植树场次居全国首位。


中山市开展植树活动。


广东造林绿化,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在林分优化上,广东对低质低效林进行全面改造,以更适应本地环境、生态价值更高的树种取而代之。在林分优化方面,广东对低质低效林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重新造林和补植,将那些生长不佳、生态功能弱的林木替换为更适合本地环境、生态价值更高的树种。以东莞市为例,大岭山森林公园通过科学优化树种林种,选用了红椿、黄杞、厚朴等多种乡土树种以及血桐、猪血木、油楠、厚叶木莲等珍贵树种,对大溪水库坝两旁共528亩的低质低效林等进行改造提升,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体系,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和森林康养基地。


在森林抚育方面,广东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对现有林分进行间伐、修枝、施肥等精细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提升了林分的质量和生态功能。梅州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林业部门组织专业队伍对山林进行定期抚育,通过清除杂草、修剪病枝、施用有机肥等措施,使得山林更加郁郁葱葱,生态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梅州清凉山郊野公园。


广东各地在造林绿化方面也各有高招:广州积极实施“绿心”计划,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大型绿地和公园,如白云山风景区、海珠湖公园等,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还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深圳则致力于打造“千园之城”,通过新建和改造各类公园,使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深圳湾公园、莲花山公园等已成为市民心中的绿色地标;韶关市则依托南岭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恢复森林植被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南岭的生物多样性。


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广东的森林越来越茂密,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强。


佛山市高明区林科所省级保障性苗圃。


广东的造林绿化工作没有华而不实的虚招,都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更加绿意盎然、美丽宜居,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生态福祉。通过造林绿化与森林抚育的有机结合,广东正逐步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使得森林更加健康、多样、富有生机。


美:美出宜居新高度


经过无数人的接续奋斗,广东的“绿色版图”日益壮大,从“绿起来”迈向了“美起来”的新阶段。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正是为了这一目标而深入推进。那么,为何绿美的“美”如此重要?它又有何独特之处?


绿美之“美”,首先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宜居性上。珠江畔的清风、广州市民的悠闲帐篷、珠海香炉湾的孩童欢笑、湛江红树林的候鸟栖息,这些画面是广东生态之美的生动写照。这种美,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生活更加舒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绿美之“美”,还体现在乡村的蜕变与升级上。以广州黄埔区的迳下村为例,通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的打造,这里已经变成了科创引领、产业集聚、良田成片、生态绿美一体化的“黄埔样板”。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四里八乡,谁不羡慕我们住在景区?”言及迳下,广东广州迳下村两委干部陈晓君自信反问。这种美,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绿美之“美”,更体现在生态与文化的融合上。茂名电白区观珠镇的沙垌村,通过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绿美庭院创建,形成了四季有绿、季节分明、乔灌错落、层次丰富的村庄绿化景观。同时,广东还注重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红绿径。这种美,不仅让群众享受到了绿色生态的福祉,还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在追求生态环境的外在美,更是在构建一种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通过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广东正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中和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


目前,广东已累计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46.8万亩,森林抚育提升422.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16万亩,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同时,广东还加强了对省级以上公益林的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中生态功能等级较高的一二类林比例稳定维持在86.9%。有效管护省级以上公益林6989万亩,生态公益林中生态功能等级较高的一二类林比例稳定维持在86.9%。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持续推进公益林管理和天然林保护并轨,推动约70万亩集体天然商品林纳入公益林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管护。


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方面,广东已累计种植苗木2108.2万株,新增绿化面积32003.3亩,新增绿化带长度5358.1公里。同时,广东还积极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评定省级森林城镇35个,建设森林乡村243个、绿美古树乡村100个、绿美红色乡村101个。


绿美之“美”,是广东生态环境建设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富:富在青山绿水间


沿着蜿蜒的369省道深入阳江阳春市春湾镇,钟蕉垌村隐匿青山,以春砂仁种植扬名。家家户户种植此药材,年收入颇丰,吸引外出务工者纷纷回流。阳春市春砂仁产业兴旺,龙头企业如恒豐实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助力当地及周边农户增收,春砂仁成为阳春的绿色“聚宝盆”。


全省各地亦积极探索林下经济。云浮市被誉为“南药之乡”,南药种植面积广阔;茂名市依托丰富林地资源和优越气候,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韶关、河源等市则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引进优质竹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竹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动下,林业产业迎来新机遇。油茶、竹子、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广东正全力打造八大产业集群,包括油茶、竹、森林药材等,不仅提升林地产出率,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同时,注重林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粤林+”特色品牌,通过搭建交易平台、提升产品价值等措施,推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大力发展高价值林果,佛山市高明区大布村坚果种植基地。


不久前,第二届广东林业博览会签约项目63个,金额达103亿元,彰显广东林业产业活力与绿美生态建设成果。广东深入挖掘森林“四库”潜能,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林业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


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广东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广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业产业发展力度,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构建起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2023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950亿元,占全省GDP的6.6%。两年来,全省油茶新造、低改、抚育面积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了以林产品种养和采集、木竹加工和家具制造、森林旅游和康养等为主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清远市英德市竹产业发展基地。


如今,以砍伐为主的林业经济早已成为历史。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从逶迤的南岭到南海之滨,一批批特色林产品走出森林,一篇篇“土特产”文章越写越精彩。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两年来,广东大地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些变化可感可知,从绿起来到美起来再到富起来,广东正逐步实现着绿色生态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的转化。未来,广东将继续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让南粤大地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更加宜居,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


记者手记:


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也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对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广东智慧与力量。


政策引领,规划先行。自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以来,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规划相继出台,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全省上下一心,21个地市同频共振,迅速行动,共同绘制出一幅生态优美的广东画卷。


“双总林长”,全面推行,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五级林长体系的建立,近9万名林长的坚守,确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特别是“双总林长”的设立,以及一系列创新机制的实施,如林长制工作述职机制、“林长+”等,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制度防线。


目标明确,行动有力。广东提出到2027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和森林抚育提升各1000万亩的目标,并正以务实高效的行动力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广东已超额完成阶段性任务,这一成绩无疑是对其生态建设决心的最好证明。


科技赋能,智慧林业。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林业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让森林管理更加高效、准确。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深入研究和科技成果,为绿美生态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推动了林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社会动员,全员参与。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广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义务植树活动的蓬勃开展,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入人心,不仅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更激发了大家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凝聚起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广东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广东将继续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广东的明天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的广东力量。




本文责编|林若川


统筹郭芳 林若川
编辑丨李晓霞 莫群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南方杂志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