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的大昌镇兴胜村,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柑橘园里就传出“唰唰唰……”的声音。一棵棵柑橘树上的果子挂满枝头,村民们各自提着桶、背着背篓忙着采摘转运,丰收的欢笑声在果园里回荡。
村民在果园采摘柑橘。卢先庆 摄
年轻的园主谭开平开着三轮车,往来穿梭在果园里,将一筐筐柑橘运往分拣区。当日,湖北秭归的果商,已把货运车辆开到家门口,等待将2万斤现摘现运的柑橘鲜销市场……
三峡库区蓄水后,兴胜村12个组中有9个组都选择了外迁,村里仅剩五六十人。后来与大昌、兴隆、凤凰三个村合并,但也仅有700余人。外出务工近一半人后,大量土地无人耕作成为了撂荒地。
“回来发展柑橘。”2011年,时任村支书的谭天华打去电话,将在外务工的儿子谭开平叫回家中,让他带领村民,在撂荒地上种柑橘。
村民采摘柑橘。卢先庆 摄
10多年来,从“生手”到种植能手,从更换嫁接品种到寻找销售渠道,谭开平始终把柑橘产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仅自己种植了300亩柑橘,还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
荒山变成了青山,荒地结出了“金果果。”经过10多年坚持,如今,全村242户中,有114户村民种植了柑橘,总面积达3000亩。
“今年,已有2000亩进入挂果期,产量300万斤,产值超过600万元。”谭开平说,为确保柑橘产业效益,他们种植了纽荷尔、红橙、伦晚、默科特等品种,能够从11月销售到次年5月,不仅延长了销售期,还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定增收。
邀请果商现场查看、寻找销售渠道、签订销售订单……每年柑橘成熟季,是谭开平最忙最开心的季节。
“现在柑橘市场竞争大,销售不仅要靠品质,还要畅通渠道。”在他努力下,兴胜村的柑橘倍受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果商的青睐,纷纷上门收购。
“批发价格每斤2元左右,村民足不出户,柑橘就被买走了。”微风吹过果园,一片片金黄色的“巫山恋橙”映入眼帘,与谭开平脸上绽开的笑颜,将这份“甜蜜事业”写在大昌湖畔的绿水青山间。
记者 卢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