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回忆藕河坊小学

政务   2024-10-18 22:45   江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震泽镇有四所小学:丝业学堂、池塘桥中心小学、梅场街小学和藕河坊小学。其中只有藕河坊小学是私立学校,办学条件最差,它坐落在藕河中段的北岸,校舍都是当时大户人家弃用的民房,操场很小。而就在它西边百米处,同在藕河北岸的丝业学堂却拥有漂亮的两幢二层红楼洋房和大操场,相比之下藕河坊小学就太寒酸了。但由于藕小的师资力量强、教学名声好,仍吸引了不少家长将小孩送来上学。


因我家就住在藕河坊小学的对岸,所以我家的兄弟姐妹都就近在藕河坊小上学。从我家门口出来,跨过藕河上的藕心桥就来到藕河坊小学的大门了。校舍是一座三进三间的平房。第一进是个一间小门厅;穿过天井便是第二进的大厅三间,西边两间打通作一年级教室,东边一间用木板隔开为二年级教室;第三进两间是五、六年级的教室。教师办公室在第三进北边的另一所平房里。三、四年级的教室是块“飞地”,游离在校大门西边四十米处另一座民房。


我上一年级时,教室里放着四张长方桌,每张桌子有六个学生,就像现在的幼儿园那样,大家围着坐的。班主任周桂葆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她像幼儿园的阿姨、也像慈祥的母亲,说话细声细气的,使我们感到很亲切。入学第一天有不少同学带来糖果、糕点和红糖水,交给老师后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吃得很开心,彼此间很快熟悉了不再陌生和不安。


周老师教我们语文,她教我们认生字时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我们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并齐声唸道“撇—横—竖—横—横—……”。我们一入学就要写描红,二年级开始临帖。每周都有写字课,每天早晨要交一张临写的大字,这是当年唯一的回家作业。老师对每张作业作批改,将写得好的字画上红圈。学写毛笔字使我们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慣,从小培养起传统的审美观,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算术的老师姓庄,她常拿来一个巨大的算盘挂在黒板上,边拨拉算盘珠边讲解加减法,这就让我们一目了然了。


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都由校长马觉庵担任。马校长高高瘦瘦的个子,不苟言笑、不怒而威。音乐课上他用一台脚踏风琴教我们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他是位书法家,他的正楷字刚正有力。学校大门外的校牌“震泽藕河坊小学”、学校旁边两座小桥上的桥名“藕心桥”和“小浜桥”都是他的手笔。学校门厅中有八扇屏门,平时只打开左右两扇,他在两边墙上分别写上“行人靠右走”,并画上表示行进方向的箭头。他还在第一进教室的北墙上画了一幅很大的台湾地图,标有各种物产、矿藏,也用正楷字题为“祖国的宝岛”。


脚踏风琴(曹庆林提供)


我们的操场在教室的东北角,约有两个兰球场的大小,可能是一座住宅的废墟。操场的南边是藕河的分支,称为小浜。小浜与操场间建有厕所。旁边有一颗大树,树荫浓密,两个人也围不拢它的树杆。我们就在这操场上体育课。每当课间休息时我们就湧到操场上戏耍,女生喜欢跳绳、踢毽子,男生常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操场上的喧闹声响彻藕河的上空。


三、四年级的教室设在学校本部西边的一幢民宅内,这是一幢精緻的小楼房。它两面临水:南边是藕河;西边是藕河北扩而成的一个水湾,人称养鸭滩,传说陆龟蒙曾在此养鸭。小楼的石库大门朝东,直对着藕河东段的沿河小街。小街至此北折,直通中心桥和汽车站。大门内有貼砌的砖雕门楼对着天井。天井的北边是正厅三间,西边是厢房一间,都为两层。一层厅堂前是落地长窗,高敞明亮。厅堂的屏门后是楼梯间。楼梯和楼层的地板厚重踏实、铺摆平整。我们的教室在楼上西边两间,三年级靠南边窗口,四年级靠北边的屏板。西厢房是我们的课间休息处。我们常在那儿玩拍毽子的游戏。


两个班在同一教室内穿插着上课互不干扰,通常是一个班在听课,就让另一个班做作业。所有课程由关先生和倪老师承担。为适应两个班同室上课,他俩分工不分家。


关先生身材魁梧,国字脸,脸色偏红。他对学生很严厉。他要求我们听课要背手挺胸,地上不能有半点纸屑、垃圾。大家都敬畏他,私下里称他关老爷。关先生全年穿着宽大的中式衣裤,上衣口袋里装着一只怀表,由一条细银链引出挂在衣扣上。天热时的衣裤料子都是丝绸的,走路时随风飘动,很是潇洒。


关老爷教语文,每次上新的课文前就会在黑板上写满粉笔字。内容为该课文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写作特色、作者简介等,最后还有自问自答的问题回答。他要求我们全部抄写在专用的练习本上然后自习,等他在另一班讲完课后再给我们上课。他常带领大家集体朗诵课文。还记得其中有一首列宁小时候爱唱的歌:“小山羊东瞧瞧、西望望,来了一只狠心的狼。”关老爷的粉笔字很漂亮,是标准的正楷字。他要求我们写字也得和他一样工整规范,不得马虎潦草。


倪老师的姓名为倪正言,是位刚结婚的帅哥。他就住在我们楼上教室的东边一间,名符其实的“以校为家”。除了语文外的其它课程大多由他承担。我特喜欢他的手工美术课。他教我们用马糞纸(一种硬纸板)制成㸱拉机,用黄泥巴塑成兵舰。按他画的纸样剪几片布料,又缝在一起留个孔再塞进棉花就成了一只小肥猪。用一个软木塞插上六瓣马口铁皮作叶片,中心塞一段毛笔杆作轴承,再穿一根长铁钉作轴,就制成了一只小飞轮。当它在水流冲击下飞转起来、水花四溅时大家不禁欢叫起来。我们还作过更令人惊喜的万花筒和显微镜。显微镜中的凸透镜是将玻璃在酒精灯上烧化滴下而成。我作的显微镜竟然能看到醃菜卤汁中窜动的微生物!而单凭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在全镇小学生美术、手工作品展览会上我校的作品既多又好。


倪老师还自制了一台幻灯机。每张幻灯片都是在玻璃上画出来的,我也曾帮着画过。画幻灯片须用透明颜料,使我知道了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差别。晚上我们在一楼大厅放映时大家像过节一样高兴,我们这些参与者更是兴奋。


幻灯机(曹庆林提供)


我们进入三年级后都戴上了红领巾,倪老师是我们少先队的辅导员。我们的少先队活动常在震泽公园内举行。震泽公园在我们教室北边百米远处,1935年创建时是吴江县最大的公园。每次活动前后都有出旗、唱队歌和呼口号的仪式。当时唱的队歌由郭沫若作词,共有三段,第一段是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震泽公园西大门   1936年(曹庆林提供)


优美的旋律、清脆的童声、鲜艳的红领巾给荒芜已久的公园带来了蓬勃向上的新气象。我们的活动通常是做游戏、讲故事等。有一次少先队活动是去长漾边烧野火飯。最远一次是步行到辑里参观缫丝厂,来去走了三十多里路。


我上四年级时班上仅有十几个学生了。尽管老师们教书育人十分敬业,同学们学习也很努力,但由于硬件设施实在太差,在我上五年级时藕河坊小学终于停办了。我被转学到在池塘桥边的中心小学。1958年为了尽快发展经济我们把藕河填埋,筑成大路。随着藕河的消失藕河坊小学更是销声匿迹了,但对于我的启蒙老师们我总是难于忘怀。






来源|吴江通

美编陈   曦

校对金   鑫

审核董梦姣

签发劳晓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今日震泽
政务信息,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