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中学杰出校友,这名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

政务   2024-10-11 22:21   江苏  





今天(10月11日),汪集暘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暨地热学科发展战略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内科研单位和高校从事地热研究工作的百余位科研人员济济一堂,回顾院士研究成果,共话地热学科发展。

作为中国科学院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先生是中国地热学科的奠基人与领军者,也是从苏州吴江走出的科学巨擘。1946年至1949年,汪集暘院士就读于震泽中学(当时为震泽育英中学),为震泽中学知名校友。

座谈会当日,恰逢院士九十寿辰,震泽镇为院士送去了苏式糕点、蚕丝被等极具江南特色的生日贺礼。


会议间隙,汪集暘院士接受了记者采访。回忆起当年在震泽育英中学求学的日子,风采奕奕的汪院士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震泽中学有一位教英文的朱老师,他从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会巧妙地运用麻将规则来讲解英语时态的变换,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我印象特别深刻!”在震泽育英中学得到的悉心教导,令院士少年时期在英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上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且这也启发了他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采用类似的方法。


远在北京,汪院士仍时常惦念着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今日震泽”微信号此前一篇《小镇国际范!震泽居民欢聚十字漾享受萨克斯露天音乐会》的推文曾收到汪院士的留言:“真羡慕今天震泽的丰富多彩生活!”院士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在微信朋友圈里不吝对家乡的赞美,对家乡满怀眷恋。

“勤奋学习,诚信做人!”采访的最后,汪院士向家乡学子道出“心里话”,希望他们始终牢记“学习”与“诚信”的重要性,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延伸阅读

汪集暘,1935年10月1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吴江县严墓镇(铜罗,今属吴江区桃源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后,汪集暘随全家内迁云南昆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汪集暘全家迁回杭州。1946年,他回到吴江就读于震泽育英中学,度过了三年初中时光。


汪集暘后考入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又先后前往苏联、美国深造,长期从事地热和水文地质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起,汪集暘带领团队在中国大地热流测量、岩石圈热状态、热结构与热演化、地热资源形成机理、矿山热害防治、沉积盆地热史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


由于在地热学领域的杰出贡献,1984年汪集暘成为中国第一批特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被正式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先生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今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建立了国内最早也是最为完善的地热学科研究平台,尤其是地热实验室,创立了中国地热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地热学科发展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拟稿|区融媒体中心 融媒记者 王秋倩

责编|李婧蕾

美编陈   曦

校对苏鑫丽

审核董梦姣

签发劳晓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今日震泽
政务信息,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