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各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满载群众的期盼,深扎基层一线,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展现驻村干部风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推出“驻村日记”专栏,记录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精彩瞬间。
姓名
王建强
单位
云南省政协
驻村地点
红河州绿春县三猛乡哈德村
驻村两年来,我走遍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三猛乡哈德村的8个村民小组,遍访了全村281户1530人,见证着村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变化。作为一名军转干部,我牢记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站好“第一位置”、扛起“第一担当”,把一腔永不褪色的绿色情怀挥洒在田野乡间,助力哈德村种下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我刚到哈德村时,映入眼帘的是艰苦的办公环境、落后的办公设备。村干部全挤在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厨房和办公室连为一体……
面对如此环境,我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艰苦的办公条件。于是,刚安顿下来,我就忙碌起来,向单位汇报情况、请示申请改造资金、协调爱心人士捐助办公设备……经过不懈努力,哈德村的办公场所面貌焕然一新,成立了三猛乡第一个规范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我统筹工作经费,推进村里7个党支部活动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哈德村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增强。
和村民们在一起 供图
阵地建好不是目的,用好才是关键。基础设施完善后,我又着手开展全村思想提升工作,但语言不通成了走近党员干部和群众、取得他们信任的一道坎。
我以退役军人身份为切入点,了解并深入村里的退役军人圈子,通过拉家常、聊部队故事,和他们建立起“战友情”。很快,我与全村13名退役军人打成一片,“老战友们”成了我进村入户的“翻译员”和“领路人”。
在“老战友们”的协助下,我将党建工作融入与村民的日常互动交流中,带头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不断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增强党员意识。结合驻村实际,我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入手,组织带领党员和干部群众常态化排查进村道路隐患点、清扫各村卫生,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凝聚力。
驻村的第一天,我主动要求村干部带自己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看着孩子们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球场上玩耍,群众扛着重物在崎岖的村道上行走,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站好“第一位置”,为这个美丽的哈尼村庄做些实事。
利用驻村工作经费并协调相关资金,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完成了全村8个村民小组937米安全护栏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75盏,筑牢了百姓“安全墙”,点亮了群众的出行路。
为村庄装上安全护栏 供图
同时,为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在三猛乡至县城道路维修期间,我多次到相关部门协调并推进项目落地,争取到90万元的项目资金,建成了哈德村养老互助服务站,积极探索农村老人“互助养老”模式,为村内老年人互相帮扶、抱团取暖打下坚实基础。
无论是防返贫监测、防汛救灾还是民生实事,都时时牵扯着我的心。刚到哈德驻村的第一个月,我了解到村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虾红村民小组的陈某多年前因车祸导致右脚受伤,一直无法正常行走,家中有一个儿子因精神疾病长期住院。得知情况后,我及时与驻村工作队员研讨帮扶方案,第一时间协调了助杖和轮椅方便陈某出行,并通过层层对接,将陈某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我们还号召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帮扶资金1万元,切实解决了陈某的后顾之忧。
为持续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我与邻村的驻村工作队员李兴共同发起“爱民助学 暖冬三猛”活动,对接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云南省河南商会、狮子会(公益组织)等组织,协调资金近60万元,用于改善三猛乡辖区内中小学办学条件,解决了学校内洗澡室无热水器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对接捐赠了被褥、文具等生活学习物资,改善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协调企业家向全乡31名优秀退役军人代表送上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弘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协调对接省残联发放覆盖全乡残疾人的辅助器材共64件,为残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状况。
曾经当兵为国防,现在驻村为人民。从部队到省政协机关,再到乡村振兴一线,我将坚持尽己所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ynfprx@163.com
原创、非虚构,不得抄袭
邮件正文中注明您的姓名、工作单位、驻村地点、联系方式
来源:“绿春先锋”微信公众号
编辑:沈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