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人民日报》要闻版头条刊文
《云南推动“组团式”帮扶提质增效——
引入人才活水 润泽山乡沃土》
报道云南完善机制
增强帮扶效能
为乡村全面振兴
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
云南有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居全国第一。2022年云南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累计选派636名教师、524名医生和395名科技特派员下沉重点帮扶县(市、区)。今年3月,云南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提质增效若干措施》,进一步从精准选人、扩面帮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云南如何完善机制,增强帮扶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作为“组团式”帮扶人才的一员,上海教师沈凯去年夏天来到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第一中学。他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在这座位于乌蒙山深处的高中里“巡逻”:学生的校服穿得整齐吗?下一次“国旗下的演讲”如何鼓励师生参与?……一年多来,大山里的学校,正在悄然改变。
一份详细的需求清单
精准开方子,帮扶到根子
自2022年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以来,为提高选派精准性,云南省级部门指导重点帮扶县落实医疗、教育、科技帮扶“一县一方案”,精准提出帮扶干部人才需求清单。基层提出人才需求后,如何匹配到合适的帮扶团队?云南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教育、科技3个工作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联席会,围绕供需精准对接,细化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沈凯原本是上海市七宝中学地理教师、课程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大关县第一中学校长。
2023年7月,大关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李龙强接到大关县教体局的电话,要求排查短板学科。“听说有上海老师来帮扶,但具体需求得自己提。”李龙强说,语数英是主科目,提升教师能力肯定重要;物理、地理等学科是弱项,也希望有人指导。最终,他提出了7个学科的需求。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上海市创新帮扶模式,探索“校市合作”的协同帮扶新路径,计划2023年8月向昭通市大关县、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分别增派20名当地急需的医疗、教育帮扶干部人才。5天摸排短板,20天对接需求,40天收到反馈、落实保障服务……云南省组织、卫健、教育、乡村振兴等部门紧锣密鼓开展起工作。
“我们努力对接好人才需求和上海的优质资源,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以教育方面为例,我们了解到多数学校的英语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口语也需要提升。”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长徐丽娜说。经过多次与上海有关方面对接,40人的帮扶名单最终确定下来。同时,帮扶干部人才的任职岗位、生活条件保障等细节也逐一明确。
2023年8月,上海的帮扶人才分批来到云南。增派的20名上海教师中,有4名英语教师。根据学校提出的需求,英语教师会定期上口语课。“现在,孩子们开口讲英语更自信了。”李龙强说。
一堂获奖的地理课
敢于压担子,做好传帮带
“在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洋和大气怎样进行热量交换?”教室后面坐着一排评委,青年地理教师陈浩却丝毫不慌。用透明玻璃容器、吹风机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很快引导学生完成小实验。陈浩的课程获评教育部优秀公开课,“师傅”沈凯感到非常骄傲。
“我们到岗后1个月内,需要按照1∶3的比例与本地老师建立‘师带徒’关系。”沈凯说。通过每周互相听课、点评,沈凯把上海学校的教学方法教给陈浩:按大单元备课,用实验等方法让知识难点更有趣等。
除了师徒带教,2023年9月起,大关县第一中学依托新建的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学科中心组集体备课、自主命题等工作,提升学科整体教学质量。
“来到学校后我们立刻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基础较差,还存在‘学考分离’等情况。”沈凯拿着调研结果找到李龙强,讨论改变的方法。
啥是“学考分离”?原来,学校之前参加昭通地区的中学联考,结果并不理想。“题目太难了,学生们普遍成绩不高,这会挫伤学习积极性。”沈凯说,考试的目的是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老师教学成果,采取自主命题方式更适合校情。
“我们并非全盘复制上海的教学理念,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带土栽培’。”沈凯说,学校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没法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关爱,学校新设了“全员导师制”,让每名教师担任5至6名学生的导师,定期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心理,“学生得到的关注更多,遇到问题也有人帮助开导解决。”2024年高考中,学校本科完成率提高20%,6个学生考入一本院校,一本上线率实现“零的突破”。
发挥帮扶干部人才“种子”作用,通过结对帮带一批、跟班锻炼一批、研修培训一批相结合,县域“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来自上海的医疗、教育帮扶队长全部担任受帮扶医院、学校院(校)长,重点帮扶县获得进修培训机会的教育、医疗人员累计超5000人次。
一次跨区域的知识传递
帮扶一个“点”,激活更大“面”
如何发挥帮扶人才这一“智力引擎”的更强效能?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大麦青稞种植基地的种子在300多公里之外发芽,或许给出了答案。
宁蒗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2月,云南省科技厅选派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曾亚文带领40余名农业科技专家到宁蒗县进行科技“组团式”帮扶,带来“云饲麦3号”“云啤15号”等优质大麦种子和种植技术。在科技特派团帮扶下,宁蒗基地2023年生产了20多吨种子。
丰收之际,曾亚文收到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的求助:博南镇新田村在核桃林下套种大麦,但因品种退化、种植技术单一,大麦产量低,也卖不上价。
“新田村的大麦用于饲料生产,把麦粒与秸秆混合做成麦糠。”曾亚文说,原来的品种秸秆坚硬,饲料适口性不好,他推荐了“云饲麦10号”等云南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大麦品种。2023年8月,宁蒗基地的3吨种子送到了永平县。
除了免费提供种子,曾亚文还在大麦种植期间加强与当地沟通,不但指导每亩地的播种量,还帮助当地选择适合大麦生长的肥料,“肥料的选择有讲究,套种时给大麦施肥,农肥会顺着根系给核桃树补充养分。”
今年4月,报喜的电话打来:永平县套种大麦的1012亩核桃林,验收亩产籽粒麦秆糠881.38公斤,亩产值1763元。现在,新田村的核桃林实现每亩收入翻倍,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组团式”帮扶开展以来,云南鼓励帮扶团队在做好指定帮扶工作之余,将帮扶效果向更多地区推广,实现帮扶提质增效。为了推广“早筛、早诊、早治”理念,在墨江县,20名医疗帮扶队员走出县城,一年内巡访15个乡镇的170余个卫生院,培训1823名医疗人员。
目前,云南27家受帮扶医院中17家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5家晋升为三级医院;29所受帮扶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27个国家科技特派团带动1057个行政村的农业科技进步。
“我们将进一步用好帮扶资源,推动‘组团式’帮扶取得更好成效,让更多群众受益。”云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编辑:王亚丹 伏蓉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