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企收租,真是一言难尽

文摘   2024-12-10 20:31   重庆  
作者:明若
来源:明源不动产研究院(ID:mybdcyjy)

啥也不干,躺着收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大量以收租公、收租婆作为人设的内容,成为流量密码。

但,其实吧,收租公、收租婆并不是那么好做。最近,小明跟一位在国企做资产管理的朋友聊天,他就大倒苦水。他自称是国企收租公,主要工作是产业园区、商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物业的出租和运营。


外人可能会觉得,这事也太好干了。但实际上,这件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干起来并不容易。


为了更原汁原味呈现。下面,小明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聊天的内容要点粗略整理如下——



躺着收租的前提,是你要先将物业租出去。可是,现在要找到租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先说产业园区。作为城投公司,我们跟地方政府是深度绑定的,地方政府指哪我们城投打哪。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招商引资对地方政府并不是太难的事。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的增量空间非常大,大量企业有投资扩产的冲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有非常多的工具可用。


最常见的是给予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税收条件:地方政府在与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或给予企业与税收挂钩的财政性奖励或补助。


但即便是这样,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等的变化,我们的产业园区招租难度也大了不少。


随着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税收返还的「黄金时代」悄然落幕,更是给产业园区的招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不断攀升的空置率,领导也十分头疼,但暂时还没有好办法。


不过,我们好歹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兄弟单位,还是要好太多太多。我有位大学同学在中部某市国企工作,他们公司的产业园区空置率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了。


即便是一向稳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招租也没那么容易了。


往前几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数量有限,物美价廉,市场需求旺盛,想要申请到名额,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去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招租的艰难,为了招租,甚至开始在地铁等投放广告。


分析下来,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受宏观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影响,即便是发达城市的各类住房租赁需求都在收缩。有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40城整体租赁需求热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6%。虽然7月毕业季时租房市场热度有所提升,但到了8-9月市场又转向平淡。


二是竞争加剧,近几年,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快速攀升,使得我们政策护城河的优势迅速收窄。因为只要符合条件,民营的长租公寓也可以纳保,未来房源的数量还会继续放大,我们要想维持较高的出租率,压力不小。


最近也去了兄弟单位参访学习,比如某公司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经发行REIT了,算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佼佼者。但他们的出租率竟然也出现了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还不小。对此他们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另外,我们也对公司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定位和配套进行了复盘,发现有不少优化的地方,比如,户型过大,配套不够完善,这对以年轻人为主体且对价格敏感的租客来说,是不够友好的。如果项目的地段还较为偏僻的话,那就更加致命了。但项目已经在那里了,没办法调整了,也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往外租。


网上流传很多包租公、包租婆的短视频,段子什么的,看得让人对这样的生活流口水。其实真正做物业租赁,有非常多的琐事需要处理。


产业园区的客户就不说了,因为招商太卷了,你都不知道我们去找客户时有多卑微,客户的要求是多么苛刻。特别是热门产业热门公司,招过来的难度很大,要想让他安心留在我们园区,也一点不容易。因为其他的产业园区,会不断的给这些公司抛出橄榄枝,可能给了更优惠的政策,或者它那里有更好的配套,等等。


我们人手十分紧缺,物业的业态又多,资产又分散,国有企业对编制管控很严,领导也没办法。只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想别的办法……

市场化的长租公寓项目,人房比1:120是良好的水平,对国企来说,这算是比较优秀的水平了。但是,实际上,我们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人房比已经达到了1:300。就这,领导还觉得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因为有兄弟单位已经做到了1:400,甚至1:600的恐怖水平。怎么做到的呢?很显然,一部分工作是要外包的……


但即便是这样,这依然是很高很高的水平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租客的体验感没那么好。


更要命的是,资产分散。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公司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商业物业,大的有几千方,小的只有一两百方的商铺,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听老同事说,之前公司由于资产管理能力弱,人手又不够,所以直接将商铺打包给二房东,让二房东去放租。当时经济蓬勃发展,租赁需求旺盛,二房东赚了不少,公司也省了不少事。


不过,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二房东短视、粗放的放租模式带来的负面作用立马就暴露了。


因为二房东赚的是差价,所以一个商铺空出来了,有什么商家来租,他都欢迎,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带了的结果是,恶性竞争。


一个社区商业用房,卖菜的商家好几个,一方面商家很难赚到钱;另一方面,居民需要的其他需求得不到满足。


居民知道这些物业是我们公司的之后,在互联网上到处骂我们……让国资委的领导都关注到了,搞得我们很被动。


为此,公司搞了一次彻底的盘点。结果发现我们直租的一些物业,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出租率看着挺高,但年底一看收入,却很一般。还有个别干部,利用制度不完善的漏洞钻空子。


领导痛定思痛之后,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登记,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定期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算是赶在了国务院的19号文之前。


同时,大力推动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化,建立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的动态监管和实时跟踪。据此,我们可以实时了解每一项资产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闲置等问题……给我们省了不少事。



招租难、运营难,那收租总不难了吧?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你又错了。收租其实也不容易。


先说租约管控吧。我们做产业园区招商,收租并不是最核心目的,核心是孵化和培育产业生态。由此带来的外部效应,对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税收、就业等,都是巨大的收益。所以,我们的租金比周边市场化的产业园区就要优惠一些,自然的,对入驻的企业也是有要求的……


有些租户呢,就钻空子,搞转分租。这让我们很头疼,因为查转分租十分困难,而且工作量巨大,光靠人力根本无法100%规避。

因为入园的企业大都是科创类企业,所以还涉及到科创减免。政策一变,相关的减免就要跟着变。而众所周知,政策的变化有时快有时慢,所以,某段时间内,我们的工作量会剧增。


因为科创委的减免规则比较复杂,缺乏先进工具赋能,我们只能人工一个一个的算,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很容易出错……


尽管我们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出了问题,因为减免和转分租的问题,有租户把我们投诉到了主管部门。之后,大家伙加班加点反复核查,确保不再出错,但人也累得够呛。


租金的收缴,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了。针对产业园区的租户,我们每个月有近千份账单,别的且不说,光盖章就是不小的工作量。盖完章之后,还要挨个上门送账单。有些租户不按套路出牌,这个月用这个账户付钱,下个月用另一个账户付钱,我们还得逐一去核实,差一分钱都不行。


如果光靠人力,我们连现在这些物业都很难管好,更别说要继续扩大管理面积了。甚至我们的租户都调侃我们:你们园区这么多科创企业,你们做事的方式怎么还这么原始呢。搞得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痛定思痛之后,数字化建设等再次被提上议程。又是好一阵的忙活。刚开始大家也是怨声载道,毕竟任何改变,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过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不仅各项工作大幅提效,还在国资体系内部受到了表扬,领导脸上也觉得倍有面子。


现在,我们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实现不见面在线签约甚至直接发电子密码给租客,租客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以后就可以舒舒服服的躺着收租了,因为会有更多的任务需要我们去承接。比如,最近,不少地方都在忙着裁撤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组建国有招商公司,我们后续可能要承载着这一新的任务……只能说见招拆招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国企收租,真的不容易。


写在最后:安利一个宝藏读书博主


她们都是普通女性,遭受到的困境也是普遍存在的,没糟糕到无法生活下去。如果忍忍,也能行。


但是多惠和梨帆都不愿意忍耐下去。




夏不绿,不著名作家,出版书籍十余本,售出多部影视版权,用写作丈量生活的尘埃。


去视频号、B站、小红书搜索「夏不绿读书」,关注我,让我们一起用阅读凿开心中的冰海,在阅读这座避难所里,一起做忠于自己的普通读者。


首席财经社 l ID:shouxicaijingshe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在看”让我知道你喜欢

首席财经社
以小观大把握财经脉动,见微知著了悟商业潮向。趋势投资者必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