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明明
一年一度的科技界春晚来了!当地时间2025年1月7日—10日,全球科技盛会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举行。
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成为本届CES的焦点。本次CES主题为“Dive in”(直译为“深入探索”),取意“AI 在端侧的创新应用逐步深化”。
在此背景下,具身智能成为了今年CES的绝对“主引擎”。多家国内具身智能企业参加,银河通用机器人、加速进化、星动纪元、灵宝机器人等新生力量集体亮相,首秀CES,重点展示机器人如何走向日常生活、医疗和工作场景。
加速进化海外部负责人李超逸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相比往年,本届 CES 汇聚更多的人形机器人参展商,展示行业的最新进展。随着 AI 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将加速成为现实,推动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中国具身智能企业CES首秀
在本次盛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主题演讲毫无疑问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军团,也出现在了黄仁勋的演讲过程中。
首先是银河通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受英伟达特别邀请,Galbot 在其位于美国拉斯维加斯 Fountainebleu 展台的中心区域迎来亮相,为观众带来真机演示。据悉,这是CES展区全场唯一的轮式人形机器人。
银河通用机器人产品总监朱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本次公司共6位同事前去参展,包括投融资、商务、技术等方面的人员。
“展出的产品是公司首代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也对其进行了研发和迭代,比如续航时间的增长、手臂效率负载的提升,整体外观的优化等。我们在现场会展示零售的无人值守场景,观众通过 iPad 模拟下单,即可体验机器人在便利店中取货、送货的便捷服务。”
星动纪元通用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也出现在了黄仁勋的讲话演示中。
星动纪元联合创始人席悦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星动STAR1基于星动纪元的原生具身智能体理念打造,即“原生机器人大模型”协同“为AI打造的硬件平台”共同进化,因此使其人形机器人具备了卓越运动性能和学习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执行多种任务,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包括制造业、物流仓储、商业服务以及家政康养服务等。
此外,星动纪元还展出了自研仿人五指灵巧手XHAND1。据介绍,这款灵巧手具有全直驱、快速遥操作、强化学习原生设计的方案特性,刷新了仿人五指灵巧手的行业标准。在CES 2025的现场,星动XHAND1凭借其全直驱12个主动自由度的设计,在展会上展示了其高度灵活和精确的操作任务执行性能。
成立于2023 年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化(Booster Robotics),也在本次的CES具身智能中国军团之列。据悉,该公司的团队核心成员出身于清华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及清华火神足球队,拥有 20 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
加速进化海外部负责人李超逸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加速进化携带 Booster T1 亮相本届 CES,Booster T1 是一款专为开发者打造的人形机器人,机器人主打轻巧灵活、皮实耐摔的特点,具备 200 TOPS 的 AI 算力,可以轻松部署多种不同模型和算法,一个开发者也可以快速上手。
“在展会现场,我们将展示机器人行走、俯卧撑、起身、搬运、人机交互等多种不同场景的应用,观众可以亲眼见证人形机器人的多种可能性。”
谈及对本次 CES 展会看法,他表示,本次将聚焦更多 AI 技术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落地,其中机器人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具身智能企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进入从技术探索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阶段,从拍摄 demo 到实际生产产品,寻求落地场景的阶段。”
中科慧灵旗下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携旗下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亮相2025年拉斯维加斯CES展示。这款机器人以突破性的仿生设计和高动态力控能力,展示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
灵宝CASBOT联合创始人&COO张淼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灵宝CASBOT致力于通过人形机器人技术,重塑多场景应用体验,其中 CASBOT 01身高179cm,体重60kg,拥有52个自由度,算力达550T,续航时间超4小时。
张淼介绍,CASBOT 01场景适配包括智能家居、商业服务、工业制造、航天航海、应急救援、井下作业等多场景,推动电子产品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在联想智能制造工厂,引入灵宝CASBOT在柔顺力控、精密操作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为智能制造升级注入新动力。
张淼表示,2025年的CES,人工智能继续占据核心地位,其中人形机器人无疑是焦点,据我们了解中国有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参展,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2025年,机器人在不断训练下将会更好地掌握理解、规划、执行任务的能力,从而在更多场景中应用。随着AI及具身智能技术的拓展应用,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
▌产业链企业纷纷登场
国内大模型热点企业——面壁智能也参加了本次CES,展示了MiniCPM系列,同时还展示了与具身智能、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能硬件等厂商的端侧AI实际落地合作情况。
面壁智能参展代表徐女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作为首个非云端大模型成为机器人“大脑”的方案,MiniCPM端侧多模态模型,作用在具身机器人在接收和理解人类指令方面,让机器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并听懂用户的话、开口回应用户需求。
据悉,面壁智能是上述具身智能企业加速进化的合作方之一。“该款模型运行在具身机器人上,是业界领先的高效端侧模型运行在人形机器人的演示,属于可以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徐女士介绍。
她进一步表示,“本次CES展会,国内具身智能企业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力和技术实力。在CES这样一个标杆性的全球舞台,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在产品化、快速落地和迭代,机器人真实环境的演示效果,都应该给CES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一家提供一体化关节、灵巧手、运动控制算法和人形机器人本体ODM的公司,钛虎科技也参与了今年的CES。其带来的是型号为T170A的人形机器人,《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是钛虎首款面向通用作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该人形机器人整体身高1.7米,全身共44自由度,单手负载达5kg,而自重仅48kg;腿部关节扭矩密度高达220Nm/kg,为业内平均水平的2-3倍,具备实现单腿跳跃的能力。
钛虎机器人运营总监谭晓骏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这款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在于成熟、可靠的轻量化关节。“基于这一关节,它可以实现数个小时的长效连续运转,且不会发生关节过热。”
谭晓骏表示,此前钛虎就已经提前进行了核心部件的布局,尤其在一体化关节领域深耕了四年时间,通过在电网、深海、工业自动化等场景领域验证,确保关节的可靠性,才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高爆发、快响应、极轻量的产品需求。
在产业落地上,谭晓骏表示,除了提供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灵巧手、手臂方案之外,钛虎科技还为本身体量大、需求多的各个行业头部公司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开发周期从原有的一到两年时间缩短到2个月左右,这将大幅加速整个具身智能产业的落地。”
▌“老面孔”发力智能硬件领域
在本届CES上,除了具身智能新生力量集体亮相外,已参与数次的“老面孔”也带了新产品。
宇树科技带来了一系列最新产品,包括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2和它的新型号Go2-W轮足版本,工业级轮足机器人B2-W,通用人形机器人H1、G1。
追觅科技是一家以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全球高端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目前已是智能清洁行业的头部品牌,主要有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
本次,追觅科技展示了扫地机器人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据悉,这一创新有望彻底改变扫地机器人的功能边界,推动扫地机器人向服务机器人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追觅科技扫地机BU产品经理廖工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是第七次参加CES展会。这次主要亮相的还是智能清洁产品,但已经在具身智能领域有所布局,本次的机械手可以看作是向具身智能的未来落地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机会点。
“追觅科技凭借在扫地机器人上首次搭载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实现了对家庭环境中物体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扫地机能够准确判断哪些物体是需要被抓取的,哪些是需要被忽略的障碍物。同时,还能根据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等因素,智能选择最佳的抓取点和抓取方式,确保夹爪能够稳定抓取物体。”廖工说。
第二次参展CES的上海傲意科技,是一家脑肌电神经接口前沿技术公司。公司通过将脑机接口、肌电神经接口、人工智能、外骨骼机械人机交互等底层技术融合,落地应用于神经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智能仿生手和脑电图机等产品矩阵,致力于打造成为神经科学平台型技术公司。
傲意科技COO陈瑶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本次展出展品为机器人灵巧手ROHand、智能脑电图机系列等。其中,灵巧手是一款高灵敏度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具备6个主动自由度和5个被动自由度,总共11DOF(自由度),在外观和结构设计上,傲意科技选择了最接近人手的尺寸和比例,赋予了ROHand类似人手的灵活性与精确操作能力。
“ROHand的手指开合精度非常灵敏,重复定位精度最高可达到±1mm,手指开合时长最短可到0.7s。其控制频率高达100Hz(二代版本将升级到200HZ),稳固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手势操作的高准确度和快速响应。此外,ROHand灵巧手单个手指可负载达10KG,整手可负载30KG的重物。展现形式包括遥操作、视觉手势识别控制、手套控制、gForcePro+肌电臂环控制。”陈瑶说。
同时,傲意科技还展出多款硬件,包括智能脑电图机系列。其中,OB1000智能脑电图机采用创新的全移动设计,可以满足现代脑科学研究领域不同场景下的各种需求。主要用于非侵入式的脑电数据实时采集,可从头皮表面无创地感知脑部位置的脑电活动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