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9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一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级、各地、各部门围绕“林改四问”,积极探索,纵深推进,不断推动深化集体林改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国绿色时报》推出深化集体林改系列访谈,报道部分省、市、县的创新举措、经验成效、特色亮点。
福建是全国集体林改的策源地,也是全国集体林改的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集体林改,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地生产力,成就了绿水青山,富裕了千万林农。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支持福建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
福建是如何高举深化集体林改旗帜的呢?《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专访了福建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智桢。
记者: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深化集体林改工作,在不同阶段对集体林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集体林改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福建是如何落实的?
王智桢: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目标,亲自部署推动集体林改和实施林业“八大工程”,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开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沙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多年来,我们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林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锐意改革,继续建设现代林业强省,持续深化集体林改,接续实施林业“八大工程”,有力促进了林地和生境美、林改和机制活、林分和质量高、林产和科教优、林农和场区富。
我们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健全省市统一部署、县(市、区)直接领导、部门配套服务、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落实的集体林改工作机制,做到“五级书记”抓集体林改。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省委书记周祖翼出席并部署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
我们坚持试点推广,扎实推进三明、南平、龙岩3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印发支持3市试点若干措施,开展省级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先后遴选推广了两批改革典型案例,林票、林业碳票、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多项创新成果被吸收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福建林改”案例被中央党校列入中青班课程。
我们坚持深入推开,聚焦关键环节,搭建了覆盖全省的林权交易平台,引导推进林权有序流转;扶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开发林业碳汇,发展林下经济,多渠道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优化林业金融服务,破解林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南平市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武平县搭建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等多项改革举措被推广到全国。
我们坚持集成推进,注重改革目标的组合集成和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林业碳汇服务、设施设备服务等多重服务,着力贯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贯通分利、创利、保利,贯通政府、市场、主体,贯通改革、发展、民生。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集体林改,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福建是如何接续作答的?
王智桢:针对“山要怎么分”,这些年,我们重点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指导探索林下经营权凭证发放,促进经营权增值增益,全省累计流转林权2400多万亩。
针对“树要怎么砍”,我们放宽人工商品林采伐限制,推行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和主伐类型、告知承诺制,以及按面积测算蓄积审批采伐等改革,实现从审批采伐向监督伐后造林更新转变;同时,大力发展“不砍树,也致富”的竹产业、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开发林业碳汇,为林农增收开辟新路子,2002年以来累计采伐林木超1.7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从3.64亿立方米增加到8.07亿立方米,实现越采越多、可持续利用。
针对“钱从哪里来”,我们创新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并探索开发适合林业发展规律的长周期、低利率信贷产品,实现“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我们还推动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有效促进了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闽林通”系列贷款210.31亿元,受益农户12.73万户。
针对“单家独户怎么办”,我们引导林农联合起来,采取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规模经营形式共同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新型培育林业经营主体近1.2万家。同时,推进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管理、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林农合作经营,并指导探索林票、地票等林权资产折资量化机制改革,促进林权增值增益。
记者:福建深化集体林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智桢:一是改出“机制活”。通过放活经营、创新金融等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破解了集体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初步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新机制。
二是改出“产业优”。持续创新林业产业发展引导、扶持、服务等机制,促进绿色富民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9亿元,同比增长5.9%。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林企超过300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44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4家。
三是改出“百姓富”。林改明晰了林农权益,充分调动他们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2023年,包括广大林农在内的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万元,比增6.9%。其中,集体林业重点县的林农涉林收入约占其可支配收入的20%左右。
四是改出“生态美”。通过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机制,推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重点区域林相改善行动,大力营造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针阔混交林、复层异龄林、生态景观林,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地增绿增彩,让八闽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于福建林业来讲,又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王智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全会《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深入抓好贯彻落实,以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为契机,把深化集体林改作为根本动力和主线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坚定改革信心,强化责任担当,继续为全国集体林改破局探路、当好表率。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把握“123456”的思路构架:
“1”,即一心为民。铭记改革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为了人民而改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宗旨体现在改革的时时、事事、处处上,切实以改革深化促进林农和场区富。
“2”,即两线展开。一条线是“权”。着力促进权利明晰、权益实现、权能激活,进一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另一条线是“林”。着力推动开展全周期森林经营、全链条产业发展,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更好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3”,即“三多”试点。深入开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三多”改革试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先行探索、联动推广和系统集成,着力推动林权权益的实现、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空间的拓宽、服务保障的跟进,并适时召开观摩会、现场会、交流会、点评会,及时总结、提升、推广试点经验,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先行区建设。
“4”,即“四关”把握。在全面深化集体林改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主导和主体,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一体发力,政府主导深化林改的同时,着力发挥好服务作用,培育和吸引市场主体进山入林。二是本层和基层,做到服从顶层设计、倾听底层声音、优化本层安排、鼓励基层创新。三是改革和发展,贯通改革与发展,衔接林改与林产。四是保护和开发,在维护好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的前提下,集约节约、可持续利用林业资源,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5”,即“五票”衍生。当前,福建各地积极探索推进林票、碳票、地票、竹票、生态票等林权资产折资量化的做法,我们要鼓励开发、科学引导、规避风险、确保安全,加强和规范金融衍生产品开发,使林业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促并进、相得益彰。
“6”,即“六台”唱戏。搭建政银企保对接、林农林场林企联结、产学研用融合、权益流转、产品展销、投资促进等六个服务平台,形成良好的政企关系,让上层建筑更好地服务经济基础,推动市场主体精准对接、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争取“好戏连台”。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深切感到,福建全国林改标杆名副其实,林改对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发展、林区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您还有什么想跟《中国绿色时报》读者分享的?
王智桢:感谢《中国绿色时报》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福建深化集体林改做法和成果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扎实推进全国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努力实现机制活与产业优的有机融合、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也欢迎大家继续关心关注福建林改,继续支持帮助福建林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