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近日,淮北市司法局举办全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通用法律知识培训班。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近日,六安市司法局与六安市外国语学校共同举办主题为“法援护苗 送法进校园”的普法活动。
全文如下:↓↓↓
阜阳市“企呼律应”法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日前,由阜阳市司法局、阜阳市律师协会打造的“企呼律应”法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整合AI法律服务+人工服务,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提供自助式、菜单式法律服务,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服务内容。
依托“企呼律应”法律服务平台,通过自愿对接、平台撮合、定向推送等多元化机制,阜阳市各县(市、区)司法局、市律师协会成立工作专班、专人专责,快速响应企业需求。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阜阳市持续推广企呼律应“三全”(主体全覆盖、对接全方位、产品全周期)法律服务模式,根据企业需要,组建律师服务团队,秉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原则,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便捷、专业、高效”的法律支持与解决方案。聚焦市场主体法律服务需求,依托“法律服务进万企”“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等载体,不断延伸法律服务团触角,优化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有效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今年以来,全市新组建了31个法律服务团,市县两级共80个法律服务团。全市60家律师事务所共结对重点项目122项,251名律师共实地走访结对项目158余次。(侯洁琼)
法治融编辑:聂学剑
全文如下:↓↓↓
滁州市司法局“信用+司法”开启惠民便企新路径
今年以来,滁州市司法局坚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司法行政工作相融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信用+”应用场景,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信用惠民便企。
信用+履约践诺。深入实施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法治服务增值、行政执法监管提质等十项重点行动,健全公共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政策资金“一键送达”长效机制,建立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问题常态排查整治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问题146个,办结率100%,兑现资金3.1亿余元。
信用+行政执法。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滁州市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试行)》,通过“量身定做”行政合规建议,为企业提供专业性指导,避免违法行为再次发生。“点对点”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让企业全面准确了解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网站、公示期、修复条件和修复流程等事项,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信用+信息公开。以信息公开有力推动政策落实、强化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有效增强政府执行力,及时发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今年以来,公布行政许可信息9条。
信用+司法鉴定。开展年度司法鉴定执业考核和司法鉴定诚信等级评估活动,根据执行司法鉴定程序、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情况,综合日常监督检查,投诉举报,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和行业惩戒情况和公众评价,并结合上级推送的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经省司法厅最终考核评估,确定4家鉴定机构均为B等级,其中被评为A等级的司法鉴定人共48名,被评为B等级的司法鉴定人共2名。
信用+法律援助。落实法律援助个人诚信承诺工作要求,对公民申请法律援助进行个人诚信承诺,持续推进法律援助服务“减证便民”,今年,出台《滁州市司法局关于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及案件受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工作,打破法律援助跨层级、跨区域受理壁垒,着力解决群众“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实现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最多跑一次”。今年来,全市共有4533名受援人通过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申请法律援助。(滁司宣)
法治融编辑:费伟
全文如下:↓↓↓
芜湖推深做实“综合查一次”改革
为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取得法治化营商环境新突破,今年以来,芜湖市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市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工作。通过对被检者涉及重点监管领域的事项集中“打包”,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件事”,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发生,减轻企业负担,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改革初见成效
今年5月,芜湖市印发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单位结合年度执法计划和权责清单,梳理制定“综合查一次”重点行业联查事项清单。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对同一市场主体实施多项检查且内容可以合并的,合并检查;多个部门对同一市场主体进行检查且内容可以合并的,组织联合检查。该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导向,坚持“执法不扰企、服务不减分、监管不缺位”原则,为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深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联合检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据了解,“综合查一次”工作,是该市营商环境领域的一项重点创新改革事项,这项改革实施的效果,关系到该市营商环境及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对涉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多个执法主体的相关行政检查事项进行“一件事”集成,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进行清单式联合执法检查,通过建立“检查对象库”、分级分类管理检查对象、触发式检查事后备案、科技赋能“检查码”规范入企检查等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市场减负、执法增效。“综合查一次”就是“减、并、联”的优化集成,以前市、区、镇(街)都去查,现在三级检查合并到一次;以前一个部门里多条线轮番查,现在部门内优化整合,拧成一股绳;以前行政机关各查各的,现在联合查。由此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为企减负加速
综合执法部门不仅执法有力度,而且审慎兼顾柔性执法。公开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开展《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制度,建立集“处罚+指导+帮扶”于一体的涉企行政执法服务机制,释放企业活力。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推行“说理式执法”,现场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执法工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实现执法“阳光+柔性”双结合。
各单位由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该行业执法监管的需求,编制联查事项清单。涉及机动车检验、港口经营等34个行业领域,减少入企事项占比76.3%。“综合查一次”将原先分布在各领域的分别入企执法,合并成一次查,解决了以往执法部门间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达到资源整合、市场减负、执法增效目标。自开展“综合查一次”以来,入企次数较改革前减少约73.3%。
营商环境新引擎
“综合查、一次查,省时高效,既保证了我们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又节约了我们很多精力和时间。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小化、为民服务效率最大化,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营商环境!”芜湖新兴铸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悉,该市实施行政执法检查前,推行标准化检查清单,将涉及该企业的检查事项以清单形式予以明确,并发放给该企业,督促企业对照清单进行自查,落实主体责任,并安排专人全程指导,引导企业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此外,芜湖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企业自查为主,行业检查为辅”工作制度,对38类市场主体建立企业自查事项清单,要求企业按期自查并及时上报整改结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经营风险。
推广运用无人机、大数据监测等非现场监管手段,以减少现场执法对于企业的干扰。全市交通运输领域运用无人机进行巡查;运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智慧长江(芜湖)综合管理平台,搭建水路空天物联感知系统,监测河湖管理等。运用大数据进行监管,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环保智慧用电监控系统,对全市243家排污企业24小时不间断电力监控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市交通运输领域通过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检查营运车辆运行状态。
创新打造“智慧督”平台,设立“执法投诉数据库”,全面整合12345电话热线、市政府门户网站、皖事通APP、安徽政务服务网等渠道,归集行政执法重要制度未落实、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怠于履行法定职责等问题线索。
今年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芜湖市获总分96.24,位居全省第一。
芜湖市司法局副局长叶勇表示,经过前期探索,芜湖“综合查一次”改革工作已进入系统构建、整体跃升的关键期。芜湖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持续强化部门协作,推广联检联查,减少入企检查次数。拓展非现场监管场景,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督促企业自查自改,让企业“无感检查、有感服务”。
全文如下:↓↓↓
以高水平法治支撑服务营商“软环境”铜陵市创新打造“政法护企行”服务品牌
“4月底对方公司就付清尾款了,资金周转没有问题了,非常感谢!”铜陵某照明科技公司负责人说。今年3月,铜陵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朱长平率“政法护企小分队”走访包保企业时了解到,该公司因有一笔7万余元的工程款被拖欠,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小分队立即联系欠款企业,讲政策、说法律,仅一个月就要回了货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去年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铜陵市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开展“政法护企行”专项活动,创新“政法护企行三三制”机制,组建了35支由“1名政法机关领导干部、1名政法干警、1名法律实务专家”构成的“政法护企小分队”,包保服务105家企业。各政法机关依托该机制,创新服务形式,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法律服务送上门
为包保企业要回执行款、帮助企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化解涉企合同纠纷案……11月28日,铜陵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勇向记者一一列举了“政法护企小分队”在走访中收集并帮助企业解决的各类难题。王勇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已累计走访企业400余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149件,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86次。
“最近企业经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难题?” 铜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潘虎每个月都要走访自己包保的三家企业,询问经营情况、发展难题,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治体检。
2023年5月,潘虎率队走访包保企业某建筑公司时,获悉该公司与铜陵市铜官区新城办此前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按照协议,企业的纳税情况满足铜官区的财政奖励政策,但迟迟没有收到奖励的消息。潘虎立即与有关部门对接,了解清楚政府发放奖励款的各项程序及所需时间,传达企业的需求,同时对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时年10月,奖励款顺利发放。
“作为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过去是我们去政法部门,现在变成了他们主动上门来提供服务和帮助。”铜陵某建材科技公司总经理表示,有了法治的兜底和保障,企业的信心有了,干劲更足了。
量体裁衣树品牌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会涉及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竞业限制等多方面问题,发生劳动争议事件时应妥善处理……”11月29日上午,一场法治讲座在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治护航中心开展,中心指导员、退休检察干警刘胜向在场的7名企业代表讲述了工伤保险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等问题。
铜陵经开区集聚各类企业1800余家,法治需求旺盛。2023年,铜陵市司法局打造经开区法治护航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指引服务,开展法治体检、涉企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咨询,调解纠纷等。
“各政法单位结合自身职能,细化‘政法护企行’活动举措,充实‘拔高业务、提升服务’的品牌内容,主动对接企业法治需求,推动涉企案件规范化管理,切实利用法治渠道、法律知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铜陵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荣胜介绍道。
铜陵市委政法委加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市、县(区)两级法学会吸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成员97人,建成并运行12个基层服务站点;推出“市法学会服务电商企业工作站”,将站点建在行业企业、协会中间,助推电商企业发展。
铜陵市检察院创立并擦亮“亲清有为 商约检行”检察护企品牌,落实“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检察长主动走访企业”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收集“政法护企行”行动中掌握的企业诉求,推行诉求事项案件化办理、高质效落实。
铜陵市公安局建立“警官包保”机制,设立5家“为企服务联络室”,创建“铜都企业会客厅”等。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侦查中心、专案侦办基地建设为抓手,打破警种部门界限,构建合成作战、一体打击犯罪工作体系,今年为企业挽损8000余万元。
凝聚合力护营商
聚焦“发现一个问题,回应一个诉求,建立一个机制,解决一类问题”,铜陵市政法机关广泛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为企服务从“单兵”到“组团”转变, 逐步扩大“政法护企行”覆盖范围。
铜陵市法院发挥府院联动机制效能,运用政府主导的风险管控与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协作模式,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处置难题。深化“法院+”模式,联合工商联举办“送法进商会”“送法进企业”,在基层法院试点建设若干共享法庭。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铜陵市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执行+行政监管”协作机制实施意见》,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和协同保护。
铜陵市公安机关组建了由经侦、治安、刑侦、食药环侦等警种部门业务骨干及公职律师、企业包保民警等组成的“安商护企轻骑兵”队伍,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宣传培训,为企业防范经济犯罪、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提供专业化指导。
铜陵市司法局整合律师协会、破产人管理协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资源打造“法治驿站”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联合市工商联、市律师协会开展“律动铜都·法护营商”专项活动,讲解企业遇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举措。
全文如下:↓↓↓
安庆将标准化理念方法手段融入法援全过程 搭建平台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们两年多的承包租金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有拿到。”对安徽省安庆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倾力援助,村民程某某等人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历经五次调解、两次庭审,村民们与承包方达成调解协议,并于不久前拿到土地流转承包租金,对结果十分满意。
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近年来,安庆市以网络、实体、热线“三大平台”为载体,以“增强困难群体获得感”为着力点,坚持将标准化理念、方法和手段融入法律援助服务各领域和全过程,打造了满足不同群体法律需求的服务平台,努力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让困难群体感受到法治的阳光与温暖。
建法援群护航新业态
3月10日,快递小哥陈某在派送快递途中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多处骨折。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李某不愿意承担任何赔偿,快递公司也以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承认与陈某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我们家条件困难,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后续治疗费用。”陈某陷入困境之际,尝试通过新业态群体法援微信群向宜秀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宜秀区新业态群体法律援助志愿团队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陈某,指导其填写相关申请材料。区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决定给予陈某法律援助,并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该案。此后,承办律师认真收集证据,帮助陈某向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申请,同时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将肇事者起诉至法院。8月下旬,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陈某为工伤,快递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法院也判决肇事者应当向陈某赔偿其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
针对外卖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物流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服务需求,安庆市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服务新路径,设立便民联络点,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建立新业态群体法援微信群,组织法援律师在群内普及法律援助知识,开展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工作,并依托智慧法援平台,积极发挥“网上办”“掌上办”的便利优势,确保法律援助落到实处、暖到民心。
“我市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法律援助体系,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让更多群众知晓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困难群体合法权益的民生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安庆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范江宏说。
设驿站快解劳动争议
“我的工伤赔偿款已经拿到手,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10月15日,安庆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受援人詹某某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詹某某是安庆某混凝土公司的一名搅拌车驾驶员,于2022年8月在公司冲洗搅拌车时,不慎滑倒受伤,导致其右足多发性骨折、右足部损伤。由于用人单位一直不管不问,2023年6月,詹某某来到安庆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该中心快速受理,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通过劳动仲裁、法院审理后,促成詹某某与用人单位达成和解。今年8月和9月,詹某某收到了公司支付的共计15万元赔偿款。
对困难群体不仅要应援尽援,还要快援优援。安庆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涉及农民工欠薪、请求工伤赔偿等法律援助案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工作程序,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指派、当天律师介入”举措,强化法律援助案件全流程监管,确保案件办理质效。
“有法律问题去驿站解决”,如今成为农民工的首选。安庆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目前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建设“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209家,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做到劳动争议不出工地,化解在基层。
范江宏介绍说,今年以来,安庆市司法局联合多家单位,多次走进“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帮助农民工及时有效解决欠薪问题,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搭站点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庆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办实事,多措并举赋能乡村振兴。
安庆市设立部门、单位和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189家,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点,配备法律援助联络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确保群众能够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推进“法援惠民生”一县(市、区)一品牌建设,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等维权宣传活动,推广“预约上门”“点援制”等便民措施,确保受援人维权、农事两不误。
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安庆市严格执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以案卷质量评查为主,辅之以庭审旁听、回访受援人、优秀案例评选、征询办案机关意见等措施,从案前案中案后强化质量管理,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提档升级。该市还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容错受理、限时办结、“市域通办”等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窗口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安庆法援民生品牌。
在安徽省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中,安庆市连续六年位居先进前列,常住人口受援率稳定在万分之十四以上。
来源:综合各市司法局
编辑:钱若琪
校对:方航、辛文
审核:徐春节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