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衣柜门,随手拿起一件舒适的T恤,结果"啪"的一声,迎接你的是一道蓝色的电光。在这个干燥的冬季,这样的静电遭遇大概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而要说静电元凶,可能就是我们全身上下的聚酯纤维了。
聚酯纤维
打开我们的衣柜,从里到外都是聚酯纤维的天下。
打底裤、卫衣、毛衣、外套,标签上永远都是那几个字。
每天出门,就像穿着一身会行走的"静电发生器"。
聚酯纤维特别容易产生静电,主要因为它的表面是疏水性结构。
如果把聚酯纤维的表面放大来看,就像是一个疏水的微观世界。水分子在这个表面上就像是在防水布上滚动的水珠,完全不愿意停留。
正是因为留不住这些导电小帮手(水分子),电荷就在纤维表面积累,等着找机会放电。
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表明,静电就像一场微观世界的电子派对。当两种材质摩擦或接触时,电子会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就像派对上的客人从一个房间转移到另一个房间。
当这些带电的表面分开时,由于空气是个"不太靠谱的信使",这些电子就滞留在了表面上,形成了静电。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破空气的阻隔,产生我们熟悉的电火花。
有人调侃在富人的世界里,冬天穿着柔软的羊绒,踩着温暖的皮靴,开着带防静电的豪车,"静电"这个词大概只存在于初中物理课本中。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开始说"静电是专门电穷人的"...
相比聚酯纤维,天然纤维的确更不容易起静电,但也并不是完全不产生静电。
实际上静电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是冬天的干燥加上更多衣物之间的摩擦,让聚酯纤维有了发挥的空间。
但说真的,穿不起羊绒真丝,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里就给大家推荐2个防静电小妙招:
聚酯纤维如此经济实惠,其实跟它的制作来源有关。
你可能想不到,这些让你又爱又恨的衣服,可能是由你上个月随手丢掉的饮料瓶"重生"而来的。
就在一个月前还装着可乐的塑料瓶,现在可能已经华丽变身成了你身上的那件潮T,仅仅8个废弃塑料瓶就能变成一件挺括的衬衫。
这种变废为衣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是最基础的分类工作,透明瓶子和彩色瓶子需要分开处理,每个瓶子都要经过细致的清洗,去除标签和瓶盖。这个阶段特别考验工艺流程的设计,因为原材料的纯净度直接影响最终成品的品质。
经过10个小时的干燥后,这些塑料瓶迎来了它们的第一次重生,被打碎成20毫米大小的碎片。
看着这些晶莹的碎片,你能想象它们即将化身为柔软的布料吗?
这些碎片在螺旋输送设备的护送下,进入加热管道,融化成流动的聚酯溶液。
接下来是纺丝的过程。液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带有细小孔洞的纺丝模具,化身为比人类头发还要细5倍的纤维。几根纤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根强韧的聚酯纱线。
高速旋转的转轴将这些纱线缠绕成线团,这些纤细的丝线经过精密的工艺编织,最终变成了我们熟悉的聚酯纤维面料。
其实这种面料不仅耐用而且抗皱,优点多多。
只不过就是容易产生静电...
远去的酸性风
说到聚酯纤维和塑料,我回想起前两年火到不行的酸性设计。
塑料这种人造材料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现代性和未来感。
它光滑、通透、富有弹性,既不像金属那么冰冷,也不像木材那么传统。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质感,完美契合了酸性设计追求的视觉效果。
酸性设计就像是一剂视觉迷幻剂,让人眼前的世界变得光怪陆离、绚丽多彩。
咱们回顾一下酸性设计的特征,首先是材质感。
未来感十足的3D效果、流动的液态金属、朦胧的塑料质感、闪耀的霓虹色彩,这些都是酸性设计的标配。
其次是环境元素的运用。
实验性的构图、规整的网格、扭曲的空间感、重复的几何图案,再加上带有锯齿、扭曲流动的字体。
至于色彩搭配,高对比度和高饱和度是不二法则,就像是把色彩的音量调到最大,让视觉冲击力爆表。
但可能因为过于强烈的表现力,容易让人视觉疲劳,现在酸性风已经逐渐过气了。
而之前 Graphic Mama 预测了2025 流行的新自然主义风格,材质更干净,氛围更治愈,也更加契合当下的时代,我们可以期待一下这种风格在今年的新涌现。
干货时间
给设计添加材质,这在以前还是挺麻烦的,但现在用AIGC只要有合适的提示词,就可以快速反复尝试,更容易混合出我们想要的。
今天的干货时间,再给各位设计师推荐 50 个质感细节 Prompt。塑料质感、珍珠质感、金属质感、玻璃质感、绸缎质感等,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搭配。
今天彭彭就和大家聊到这里,欢迎关注点赞支持一波~
没有完美的材料,只有合适的应用场景,作为设计师,我们的使命不是逃避材料的特性,而是理解并善用它们。
毕竟,每个缺陷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创新的起点,说不定下一个流行风格就来自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