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么简单的logo,值这个价吗?"
说起设计师接活时的那些糟心事,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就止不住地往外冒,讨价还价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很多客户总觉得能省一分是一分,能少给一点是一点。
这种情况其实从古至今都存在,历史上那些牛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的反击方式简直太有意思了!
今天我先给大家讲几个经典的"讨价还价"传奇。
4.5只鸡
先给大家讲个逗乐的,齐白石老爷子年轻时就定了个规矩。
"小鸡1块1只,大虾12块1只"。
有一次,有个收藏家想用四块半买五只小鸡。
面对这种砍价,齐白石没有发怒,而是用智慧化解了这个难题:他画了四只完整的小鸡,第五只小鸡躲在树后,只露出一半,坚持原则又不失风雅。
说个不为人知的事情,其实鲁迅也免费给人做过Logo。
大家看这个视频:
他坚持文章里的标点符号也要算钱。
面对出版商的刁难,他干脆交上一篇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和段落的文章。
出版商看后傻了眼,连忙同意按原价计算。
文坛上的这种较量也不少见,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就深受其扰。
当时稿费是按行计算的,有些出版商总想方设法压价。
古龙索性来了个"釜底抽薪":
..."
把原本一行十几个字的小说改成一两个字一行,还故意重复几行。
有时候最好的回应不是妥协,而是让对方明白你的专业价值。
在设计界,类似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
先说说保罗·兰德。1986年的秋天,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进了兰德的工作室 —— 那就是乔布斯。
当时的乔布斯虽然已经创立了苹果,但刚被董事会赶出门,正准备东山再起,创办NeXT电脑公司。
兰德开出了10万美元的价格,这在80年代可是笔不小的数目。
有意思的是,当乔布斯说"能不能多做几个方案"时,兰德的回应让在商场上向来强势的乔布斯都愣住了:"不,我不会给你选择。你来找我,是因为我知道如何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想要选择,那就去找别人吧。"
最后乔布斯还真就服了。
以固执闻名的他不仅同意了兰德的条件,还在很多场合提到这件事:"兰德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专业自信。他不是在卖一个logo,而是在用他的专业经验解决问题。"
再说说雷蒙德·罗维,这位被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大师。
1954年,当可口可乐找到他重新设计瓶身时,公司高层认为"不就是改改瓶子形状吗?"罗维的回应堪称经典:"你们得明白,你们支付的不是几条线的费用,而是在购买我几十年的设计经验。每一个弧度、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我对品牌的理解和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这个瓶身设计一直沿用至今。
萨尔·巴斯的AT&T logo故事也很精彩。
当AT&T高层质疑"一个圆环logo要价10万美元?"时,巴斯说了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要是你就看到个圆,那确实贵。但要是你能看出这个设计凝结了全球通信网络的概念,体现了AT&T连接世界的企业愿景,是你们品牌价值的视觉化呈现,这价格就很便宜了。"
可操作的经验
当然,大师毕竟是大师,他们的故事现在来看确实已经有点像爽文了。
但是咱们普通设计师还是可以从故事中提炼出一些有用的东西的。
1、面对砍价时的应对
有理有据地拒绝,比一味妥协强。
与其答应了却做不好,不如一开始就说清楚。把降低预算的风险讲明白,让客户自己选择。可以说:"这个价格我只能做到这个效果,您看能接受吗?"
给选择,但都是专业的选择。
不同预算对应不同方案,但每个方案都要保证质量。
可以说:"A方案是全套的,B方案略简单些,但都保证专业水准"。不要给太多选择,两到三个方案最合适。
态度要强硬,但不能强怼。
2、提升专业价值
做设计要留档案。
记录设计过程,包括草图、方案对比,整理案例时要有设计说明,讲清楚解决了什么问题,好的案例是谈新单时最好的底气。
多积累行业知识。
3、实用小技巧
先定目标,再谈价格。
了解客户真正需求和预算,根据目标调整方案,而不是一味压价,可以说:"您想达到什么效果,我们来看看怎么配置最合适"
把选择权交给客户。
说明不同价位能做到什么程度,让客户自己权衡性价比。可以说:"您觉得哪个方案更符合您的需求?"
留一手,但要说清楚。
报价时预留修改空间,明确告诉客户每个价位的服务范围,超出范围的服务要收费。
干货时间
今天的干货时间,再给各位设计师推荐提升话语权必备的8个高效表达模型。
首先要明白沟通交流的意义,这里的交流不是张嘴说话就行了,而是要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
8个高效沟通小技巧,无论面对甲方砍价还是跨部门沟通,亦或面试or升职加薪都非常适用,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提升设计师沟通中的话语权!
今天彭彭就和大家聊到这里,欢迎关注点赞支持一波~
当客户愿意为专业付费时,其实是在为整个行业的进步投票,设计师的每一次坚持,都是在为行业树立新的标准,咱们既要有专业的能力,也要有捍卫专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