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文摘   2023-12-12 14:52   江西  

冬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而人体尚未适应温度的变化,抵抗力降低,因此冬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下面介绍在这个季节里几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大家掌握了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哦。


01   新冠


新冠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新冠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3 天内传染性最强。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预防新冠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多通风、出门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不适及时就医等。


02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4天,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C)、咳嗽、咽痛、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可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呕吐、腹痛、腹泻,多见于儿童。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鼻、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感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肥胖者、以及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应及时就诊治疗。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人等。


03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已知的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通常在季节转换的时候,比方说夏季转到秋季,或者是秋季向冬季转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局部、短暂的聚集性流行。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潜伏期为2-3周,主要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04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传播,潜伏期通常为 2~8 天,向体外排毒可以持续1~3周。


病人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合胞病毒后的典型病症是发烧、咳嗽、鼻塞、流涕,成人感染之后的典型病症与普通感冒十分相近,例如低烧、咳嗽、鼻塞、流涕。



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即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低龄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和喘息。极少部分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更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可累及呼吸系统外脏器,甚至导致死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人的年龄越小病症越明显,比如2岁以下孩子的感染病症,可能会伴有喘息,6月龄以下儿童的感染病症还有窒息甚至呼吸衰竭的风险,因此也有“冬季婴儿杀手”之称。


目前我国尚无上市的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在合胞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打喷嚏时注意遮挡;注意手卫生,不乱摸,勤洗手;在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05  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天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儿童多见)、腹泻(成人多见)。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诺如病毒可以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疫情。



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特别是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应及时就诊。


06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导致疼痛加剧。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感染后一般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07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潜伏期为10-24天,平均14天左右,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的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部,面部及四肢较少。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儿童接触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患者疱疹液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如何预防冬春季传染病?


中国疾控中心23日发布的周报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此外多地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共同流行。

提醒:市民朋友,尤其是学校及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集体单位尽早做好预防措施,为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市民群众】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

2.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居家每天一般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雾霾天应减少开窗) 。

3.少聚集,在冬春季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前往时尽量佩戴口罩。

4.多喝开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5.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雾霾天应减少户外活动)。

6.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对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易感人群可通过提前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7.一旦感染冬春季传染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采取住院治疗或居家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待不具传染性后再恢复上学、上班等日常活动。


【学校及托幼机构】

1.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发现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居家休息,避免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在传染期内在岗或就学。

2.发现疑似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3.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

4.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在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设置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等卫生用品。

6.加强疾病防治教育,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同时引导师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对出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的班级持续进行症状监测、病例管理并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

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排版:吴   琼

一审(校):蔡联城

二审(校):胡庭飞

三审(校):钟乘圻

赣县区南塘镇中心卫生院监督电话:0797-4490746

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中心卫生院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及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