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以史为镜,明智而行

文摘   2024-11-18 10:51   河北  

以史为镜


明智而行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部重量级的史学巨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横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的浩瀚历史长河,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智慧源泉,为历代帝王将相提供了治国理政的镜鉴,也为文人墨客、士子百姓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指南。

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通”者,洞悉万物,明了古今;“鉴”者,镜照前事,以资后行。历史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记录了过去,更在于其能够启迪未来,让我们在回顾中汲取力量,在反思中前行。所以,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这部巨作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运用古人的智慧,做出明智的决策,处理人际关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期书单,便带大家走进《资治通鉴》,去学习、发现、探索历史背后蕴藏的哲思,以史为镜,明智而行。



稽古至治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扫码阅读






成事之道




一本书读懂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读历史并非简单地浏览史料。《资治通鉴》这部重量级史书卷帙浩繁,涵盖了数十个政权与王朝,1362年间的王朝兴衰与庙堂变幻,呈现政局盛衰图景,刻画执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包含了无限古典智慧,足可经世致用的伟大作品。“通”在于了解,“鉴”在于实践。历史的意义正在于照见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得古今贯通。本书精挑细选多个著名历史事件,展示其背后的谋略、社会洞见与人生哲学,为读者建立起清晰完备的历史认知框架,掌握从历史名著中获取信息和经验的方法。

扫码阅读






德必配位




读懂《资治通鉴》里的领导力

与《史记》并称史学巅峰之作的《资治通鉴》,是历代帝王与重臣百读不倦的案头宝典,记述了战国以来的数十个政权与王朝一千多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件。无数帝王将相、风流人物的荣辱成败在《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看来,足以汇集成一部包罗万象的治国“教科书”。本书从《资治通鉴》的开端讲起,列举了十多位帝王的制胜之道或失败之举,从而分析古代社会的治理方略在于顺应规律、平衡权力、限制私欲、计划长远等,高尚与美德在每个时代都有确实的意义,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无论帝王还是臣子,唯有借鉴于历史,方能成事于当下。这对今天社会中的人们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因为读历史不仅能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更能为人生道路提供古代智慧与经验的支持。

扫码阅读





世事洞明




读懂《资治通鉴》里的处世韬略

《资治通鉴》素有“皇帝教科书”之称,浓缩了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政权兴衰与权力法则,汇集了历代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与执政智慧。翻开这部史学巨著,不仅能了解历史真相,更能借此习得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与哲思。本书从历史案例谈起,用通俗语言讲解历史典故,打破读者对“大部头”史书的成见与畏惧的同时,着重展示人际关系对于君王治道的重要性。帝王如何任用臣子,如何平衡天下,臣子如何信任帝王,在容易出现猜忌与怀疑的权力角逐中,各方怎样缔结联系。这些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能够反映许多关于相处、配合、协同、处理冲突等与人交往方面的人生哲理,正确打开中国历史的知识大门。

扫码阅读





· END ·

以上文章来源于QQ阅读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咨讯,文献资源最新信息,图书馆最新活动信息,服务读者,信息共知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