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2011年7月30日,黑龙江方正县政府为了纪念侵华日军而竖立纪念碑的举动激起了众多关注。在网民的强烈指责下,五名“壮士”远赴他乡,决定共同前往方正县砸碑抗议。
面对舆论压力,是否有人受到了相应的处分?而最终砸碑的行动结果如何呢?
在众所周知的历史背景下,九一八事件是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日军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摧残让那里的人民深受苦难,对日军的仇恨根深蒂固。
在这片曾经饱受日军侵略的土地上,黑龙江方正县政府却选择无视历史,不惜巨资为日军立起纪念碑。更令人震惊的是,据网友爆料,当地政府还要求当地商家在自家店铺标牌上标注日文,以示对日本的友好。
当纪念碑刚建成时,日本驻沈阳总领事亲自前往“中日友好园林”悼念。在这份悼念之情中,对方深情款款地表示:“方正县是日本人的灵魂所在之地。”
这座纪念碑建成后,政府紧闭大门,派人严密看管,仅对日本游客开放。这一举措不仅禁止当地人近距离观看石碑,甚至连这个园林也被禁止进入。这无疑表明了这块纪念碑的目的是为了日本人而建立的,而不是为了缅怀历史或慰藉受害者。
方正县政府对于网络上针对纪念碑的批评当下就做出了解释,声称石碑上并非刻有日本军人的名字,而是“开拓团”成员的名字。他们强调,立碑是为了展现中华民族的宽广胸怀。
他们指出,“开拓团”成员虽然参与侵华战争,但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他们试图通过这座纪念碑让那些寻亲而来的日本人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对于这些“开拓团”成员的身份和价值是否值得纪念存在争议。事实上,“满洲开拓团”是日本侵略时期成立的团体,他们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尽管政府称他们为“受害者”,但“满洲开拓团”实际上是日本侵略者的一部分,曾在侵华战争中参与了残暴的行为和占领行动。
这些人的存在和活动与中国东北地区历史上遭受的苦难和摧残直接相关。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正式拉开帷幕,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于日军之手。
日本军队如蝗虫一般肆意蹂躏整个东北地区,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战争的破坏,更残酷地摧毁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日军占领东北后,为了充分掠夺这片富饶土地的资源和财富,他们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驻扎,还引入了大批日本移民和游客。
193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大规模的“移民计划”,计划在未来20年内向东北移民500万人。这500万人将分阶段迁徙,每5年为一期,且每一期的移民人数都递增。
这些日本移民被称为“开拓团”,成为东北三省涌入的主要移民群体。据称,当时日本派遣了近900个开拓团,总人数超过33万。
日本政府的移民政策旨在通过大规模移民改变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逐步侵蚀中华民族的文化,实现对中国的控制。他们利用移民的方式来逐渐改变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文化,采取类似“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实施着这一计划。
这种移民政策不仅意在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打算通过将日本国内的人口问题“转嫁”到东北,缓解国内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压力,这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对于日本民众来说,为何会甘愿放弃国内相对稳定的生活,前往东北这片荒凉且受苦的土地呢?答案其实颇具简单直接性:日本政府向国内民众宣传只要移民东北,就可以得到分田分地,实现财富自由。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承诺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
这些日本移民在东北获得的土地却并非“从天而降”。
在1939年到1943年间,日本向方正县派出了6个开拓团,总计4828名日本移民,他们的到来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日军在这些日本移民抵达之前,早已强占了当地农民的土地。接着,开拓团以高价将土地租给当地农民,迫使他们为侵略者服务。
这种残酷剥削的方式让开拓团得到了丰厚的收益,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却被迫接受剥削和压榨。成千上万的人因此饱受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而死亡。
据报道,近500万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这些人不仅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还承受着丧失家园的痛苦。许多人因无力反抗而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对待,导致家破人亡。
更加残酷的是,还有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被日本侵略者强行送往矿场。在苦役和劳动过程中,许多人死于矿井中,他们的尸骨早已无法寻觅。
尽管这些开拓团成员表面上看似普通民众,实际上却是日军的后备兵员。他们每天都接受刺杀训练,甚至连孩子们也不例外,这昭示着他们不只是平民,更是侵略者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些日本开拓团就像寄生虫一样寄生在中国东北人民身上,他们依靠吸取中国人的血汗生存,是未穿军装的侵略者。
日本战败后,许多开拓团成员担心遭到报复,纷纷四处逃离。随着日军主力的撤退,留在东北的开拓团成员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方正县成为这些遗留开拓团成员的聚集地。
日本政府自身陷入困境,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滞留在东北的开拓团成员,更无法接回他们回国。随着寒潮的来袭,这些成员在饥寒交迫下相继离世。仅有极少数日本儿童得到了中国人的收留,幸存了下来。
“中日友好园林”,实际上是一座为了死在方正县的日本移民而修建的公墓,由善良的当地百姓所建。
而方正县政府后来修建的纪念碑也是为了纪念这些日本移民,碑上记录了他们的名字。
有人认为已经有了“中日友好园林”,作为对这些死去日本移民的纪念,为何政府还要再花费大量资金去建造纪念碑呢?
毕竟,日本开拓团的身份无需掩饰,人们心知肚明,他们是侵略者,这一点绝不会被遗忘。
政府用中国人民辛勤缴纳的税款去为日本人立碑,特别是为那些曾侵略过我们的日本人立碑,这怎么可能不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呢?
方正县立碑事件引发了全网的愤慨和讨论,甚至有五位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士决定采取实际行动,相约去方正县砸碑。
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地,却因对这一事件的义愤而团结到了一起。他们在北京集合后,前往哈尔滨,准备了砸碑所需的工具,包括油漆和大铁锤等,并坐车前往方正县。
抵达方正县后,这五人首先打听了中日友好园林的位置,准备前往执行砸碑计划。然而,由于县政府加派人手加强了对园林的监管,园林处于严格看管之中。
他们到达园林后发现无法进入,甚至被保安盯上,强烈要求他们离开。但是这五人并不打算轻易放弃,因为他们远道而来,目的不仅仅是来看园林的景色。
这五人并没有因为园林被严密看管而气馁,他们暗中观察四周,发现了一个进入园林的机会——通过园林后山翻墙进入。
他们绕道来到园林后面的一座小山坡,携带着工具顺利爬上山坡。在山坡上他们找到了进入园林的机会,成功绕到了园林的后侧。这个区域没有人看管,于是他们决定趁机翻过围墙,顺利进入了园林,终于见到了那座备受争议的纪念碑。
当看到记录着日本人名字的石碑时,五人心中涌现出浓烈的愤怒。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铁锤开始砸击石碑,但未砸多久就惊动了园林中的保安。
面对即将到来的保安,五人立刻拿起红色油漆泼向石碑,鲜红的颜色瞬间覆盖了石碑上的字迹。
园林工作人员赶到时,与五人发生了冲突,双方扭打在一起。直到警察赶到现场,五人才被带到了派出所。
在警察的询问下,这五人毫不隐瞒,坦白承认了他们的计划和行动。
这五人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对方正县政府不当行为的抗议,他们无法忍受这种伤害民族感情的石碑存在。因此,他们决定采取实际行动来破坏这座纪念碑。
警方在听取了陈福乐等人的陈述后,显得有些为难。考虑到这五人的行为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警方最终选择口头教育几句后将他们无罪释放。
这件事情却在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媒体和记者的报道迅速传播开来,"五壮士砸碑"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国家。
这一次行动虽然未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但陈福乐等人依旧带着失落的心情离开方正县。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回到北京的车站时,竟然有人举着“迎接砸碑五壮士凯旋”的横幅来热烈欢迎他们。
这五人对于在回家途中受到意外支持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尽管他们未能达成最初的目标,但这种意外的支持和认可给了他们莫大的鼓舞,让他们感到心中温暖。
"五壮士"的事件再度引发了广泛的网络热议,方正县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最终选择低调地将纪念碑运走。
针对此次事件,方正县相关人员没有因立碑事件受到处分,但他们向广大民众致歉并表示:“我们建立纪念碑,并非为了纪念日本人,而是期望通过此举唤起人们对战争和历史的反思,感受到历史所带来的痛苦。”
这块石碑最终的去向成为了谜。方正县的这一事件成为了一个警示,提醒人们有些事情不应被遗忘,某些仇恨也不容轻易原谅。
尽管中日友好固然重要,但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保持民族气节方面更显重要。因为一个缺乏气节的民族难以在世界各民族中立足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