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传播宣传知识—青少年篇

文摘   2024-10-10 18:19   江西  

一、认识“艾、梅、乙”及其危害性

1.“艾”--艾滋病: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会持续降低,最终可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
2.“梅”--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身体和心脏梅毒、骨梅毒、皮肤梅毒,造成鼻部损害、眼底损害等一系列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3.“乙”--乙肝: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多器官损害的传染病。

二、“艾、梅、乙”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01性接触传播
同性或异性间无保护性的性行为,直接或间接与感染者有体液接触(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性伴侣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02血液接触传播
如输注不规范血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能够刺破皮肤的工具(如纹眉、纹身、剃须等)。
03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孕期母体中的病原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分娩时,母亲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宝宝皮肤、黏膜的损伤处进入宝宝体内。分娩后母亲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如亲吻、哺乳),病原体从宝宝消化道黏膜破损部位进入体内。

三、关爱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感染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绝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一些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疾病预防知识匮乏,无法抵御异性或同性的引诱、哄骗,与自以为外表健康的人发生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也有极个别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种原因,蓄意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疾病,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四、青少年“艾乙梅”预防措施

1.避免不洁性生活: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洁的性生活,因此,要预防艾滋病,重点在于避免不洁性生活。
2.避免混用个人物品:牙刷和毛巾不能共享,如果对方携带病毒,则容易被感染。不要借用或者共用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物品,在使用公共厕所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坐便器。
3.拒绝毒品,与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会使病毒通过污染的针具传播。使用新型合成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或者醉酒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降低自己的风险意识,性伴数量和不安全性行为的频率会增加,那么也会间接地增大HIV和性病传染的风险。
4.青少年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无保护性行为等),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其他预防措施:不得擅自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如有需要,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END

陪伴留守儿童,共同捐建童心港湾!

点击查看

期推荐


罗文江书记调研讲话在全市共青团中引起热烈反响

烽火再燃!CBA联赛季前赛(吉安站)上演强强对决!观众大呼过瘾!

 “青年大学习”国庆特辑:我眼中的红色宝藏(上)

编辑:朱晨露
校稿:郭雅筠
审核:眭姗姗
来源:蒙阴县妇幼保健院

青春吉安
吉安市共青团工作、活动信息和青年关注的热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