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果园
作者:朱智亚
图片选自网络
童年的记忆中,家里的日子一直紧巴巴的。每次跟着父亲去赶集,路过水果摊时,那琳琅满目的水果直让我狂咽口水,以至挪不开脚。
一开始,自家仅有一棵桃树,桃子成熟得晚,个头不大,浑身布满细绒,非得等软熟了把皮撕开才能吃,味道酸酸的,根本解不了馋。和街上卖的水蜜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邻居家的枣树倒是让我垂涎三尺,那枣个大圆润,脆滑蜜甜。有时人家送一捧过来,父亲总是千恩万谢,可我吃了总觉得不过瘾;过几天,假如人家还送一捧来,父亲大概率就要帮人家干活,把这天大的人情还掉。
论果树,我家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果树——白果树。白果虽不能直接吃,却是我家的大功臣。在工资普遍每月三四百元的年代,白果能卖到三四十元一斤,我们兄妹的学费基本都靠它了。
父亲终究是个凡人。他本来就是狂热的水果爱好者,加之看到我们经常眼巴巴的馋样,很快,他决定打造自家的果园。见他郑重其事的模样,有人揶揄父亲是吃苦太多,想甜日子想疯了。父亲也不反驳,只管自说自话,自己能吃一饱,孩子们也能解馋,将来孩子们买不起水果孝敬俺,咱自产自销不行吗?
两三年光景……
果园里有细桃、毛桃。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父亲会轻轻敲去一部分。当时年幼,我并不理解其中的奥妙,多年后才懂得“花多不成果”这句话的深意。
梨树叫木梨,皮厚核大肉少,父亲常说:“皮厚的好东西不多。”想想小时候,我的脸皮真叫一个厚啊。父亲分明话中有话,可惜我当时只顾着吃梨,根本没去细想。
最让我佩服的是门前的葡萄架,夏天的时候,它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院子,葡萄一茬接着一茬地成熟,从夏天一直到秋天,绵绵不绝。父亲最享受的就是在葡萄架下吃午餐,以及餐后美美的午休。“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话确实不假!
如今,父亲年近八旬,老家的房子连翻带建好几回了,果园也与时俱进,焕发出别样的青春。果园里的水果品种增多了,分布也更加有序。侍弄果树成了父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邻居亲朋分享水果则成了父亲的骄傲。
父亲的身体还算硬朗,平常的日子里,他不需要我们照顾。他总说:“家里水果不求人,你们不要烦。”前些日子,朋友从海南寄来热带水果,我们带回去给老人家尝鲜。有些水果吃起来还要借助工具,父亲是个爽快人,嫌麻烦,直说:“吃个水果,太讲究了!”
我笑着说:“知道你是讲究人,才带水果给你!”
父亲听了,也笑了,“老啦,不讲究了!”
是啊,父亲真不是太讲究的人。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凑合就行。一年四季,粗缯大布,不冻就行。
可是,他对果园却是如此的讲究。
他说:“这果园,马虎不得。你们可是吃着这里的果子长大的,孙儿们也该接上茬了……”
朱智亚,泰兴市实验初中教师,江苏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泰兴市作协、诗词楹联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