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快看,凉山孩子们的回信收到啦。”在胜利镇永昌社区的剪纸工作室里赵文花拿着收到的信件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这份喜悦。
孩子们兴奋地拆开期盼已久的回信,稚嫩却又不失工整的字体诉说了远方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的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的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我的‘笔友’在信里向我介绍了她的学校生活,很希望有一天我能和她见面”王越说。
这份“神秘”回信的故事还要从今年6月份说起,赵文花作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经常在视频号上分享剪纸技艺、演出视频,精致的剪纸图案浮现在红色植绒布上,栩栩如生,远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阿七镇螃蟹小学的支教老师贾洪艳被深深地吸引,当即联系到赵文花老师,希望能在本校艺术节活动中让孩子们身穿剪纸服饰,一同感受非遗的魅力。赵文花深知远在凉山的孩子们求学艰苦,她毫不犹豫地把一批精心创作的“剪纸植绒布汉服”捐赠给了螃蟹小学的孩子们,赵文花老师捐赠剪纸服饰的举动,也让利通区的孩子与千里之外的凉山孩子结下了友谊的种子。“贾老师为了表示感谢,不远千里的来到我们利通区,同时也向现场的孩子们讲述了他与凉山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听完后,我跟孩子们都有很大的触动,我当场就发动孩子们写了信,希望他们能结识一些朋友。”赵文花说,在迅捷的网络时代 能通过书信的方式认识这些可爱的朋友也是一种缘分。
剪纸不仅能展现世间百态,也能够传递温暖跟关爱,如今,贾老师也成为了赵文花经常联系的好友,她看到贾老师发来孩子们身着剪纸汉服高兴的照片,心里一股暖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很荣幸把剪纸技艺‘传送’到凉山,希望孩子们能了解并深入学习剪纸,让他们也能感受这种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传承非遗的路越走越远。”赵文花说。如今她的授课课时达到了1600余节,培训教授过的学员已超过3000余人,为各行各业培养出骨干剪纸人员30余人。与贾老师相识的契机也让赵文花更加坚定了弘扬非遗文化的信心。
编辑 | 陈佳宁
责编 | 金 森
审校 | 张 媛
终审 | 马婷婷
供稿邮箱 | wzltqxcb@163.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多彩利通 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