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厦的非遗分享会|香云纱

文摘   2025-01-06 18:36   黑龙江  

小厦的

非遗分享会


香云纱

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城市非遗之光

坚定青年文化自信

人文教育学院开展了

非遗主题系列分享活动

第九期分享会如期展开

主讲人曲思琪带我们了解香云纱的故事

请紧跟小厦的步伐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让我们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分享开始,曲思琪同学向我们介绍了香云纱,又名“响云纱”,本名“莨纱”,最早起源于宋代,被纺织界誉为 “软黄金”。在唐代已有关于薯莨的记载,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时珍都曾记述过薯莨的染色作用明代永乐年间,广东莨纱已经出口到国外。

大家了解到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加之该面料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等特点,特别受到沿海地区渔民的青睐,其起源与珠三角渔民将渔网用薯莨浸泡后变得坚挺耐用有关,后用于衣物,逐渐形成香云纱。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通过主讲人曲思琪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香云纱的原料为坯绸是纯蚕丝织物,薯莨是薯蓣科植物的块茎,河泥采集于顺德区境内河道,富含亚铁离子,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最后,主讲人曲思琪向大家介绍了香云纱主要传承人梁珠先生,不仅坚持使用传统的坯绸、坯纱,采用传统的染整技艺,还积极尝试用印花丝绸和棉麻制品等现代面料做坯料,用水洗、磨砂等现代工艺进行香云纱制作的后期处理,使传统的香云纱染整技艺既得到传承,又有新的发展。如今香云纱旗袍仍是“东方风骨”服饰代表之一 。

在那古旧的岭南小镇里

阳光洒在石板路上

漫步其间

就会发现一家家香云纱店

那香云纱有着独特的质感

似带着岁月的故事

同学们通过讲解

感受着那丝绸与薯莨汁液

融合后的奇妙纹理

我们仿佛触摸到了传统工艺的灵魂

那些欢声笑语在香云纱的韵味中弥漫开来

成为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

1

END

1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孟馨畅 刘强

图片|人文教育学院

排版|闫慧绮 刘学雯

指导教师|赵睿鑫 宋金泽

图文校对|贾若楠 吴甜甜 王雨桐 朱婉茹

责任编辑|阚捷

审核|王莫楠 赵云龙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

哈尔滨广厦学院
哈尔滨广厦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