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鉴 |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包心鉴

文化   2024-10-21 10:08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包心鉴

作者:包心鉴,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7期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典型制度形态,深刻回答和解决了人类政治文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坚定不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视野、丰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内涵、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校正人类政治文明人民性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制度为保障、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固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性根基;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治理为使命、促进民主价值转化,进一步赋予人类政治文明治理性功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天下为己任、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增强人类政治文明交融性品格。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性方向    制度性根基    治理性功能    交融性品格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典型制度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立足时代高度,把握历史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回答和解决了人类政治文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力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校正人类政治文明人民性方向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政治文明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所谓“古老”,是因为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主要以国家形态和国家形式为载体的政治文明源远流长、厚重博大,对人类文明的延续与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所谓“年轻”,是因为在“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政治、走什么样的政治文明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并不一致,至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不同政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民主的价值理念不同,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不同,因而选择不同的民主发展道路、建立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从而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或促进或阻碍作用的复杂影响。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政治文明?这依然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亟待深入回答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深入总结100多年来我们党为人民民主不懈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在各个领域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深刻回答了“谁是民主的主体”这一关系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行为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产生极其重大而复杂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不同政党,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实行不同的施政或执政纲领,从而选择不同的民主发展道路、建立不同的政治运行制度,由此导致不同的民主效应和政治结果。而决定不同政治文明不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则首先要看以谁为中心、谁是民主的主体。以美式民主为典型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在“谁是民主的主体”这一根本问题上,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美国两党代表的是各自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在两党少数政客操纵下,民主离劳动人民越来越远,已经堕落成为少数特权阶层和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相互攻击、愚弄人民的工具,由此导致政治极化、利益分化、社会撕裂、种族歧视加剧等一系列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美国统治者以“价值观同盟”的名义所发动的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甚至战争,更是严重破坏了世界政治秩序,给不少国家和地区带来了重重灾难。如此种种政治现象表明,曾经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资产阶级政党和利益集团操控下,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淖。这也提出了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课题:人类政治文明如何突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羁绊而实现新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深入实践,深刻破解和回答了这一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高度,顺应人民需求,回归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本质,旗帜鲜明地强调和坚持人民是民主的主体,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力澄清了在“谁是民主的主体”这一根本问题上存在的谬误,深刻指明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人民性方向。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高举人民民主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三个“从不代表”,是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决定性政治逻辑。


民主的本意是“人民的权力”或“人民进行统治”。马克思深刻指出:“‘民主的’这个词在德语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人民在国家制度中居于何种位置,是居于主体地位还是附庸地位,是成为国家制度的中心还是被边缘化,这是判断民主的性质和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决定政治文明性质和方向的根本因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优越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最根本之点,就是非常明确并始终坚持人民是民主的主体、是政治文明的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政治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的逻辑起点。在中国这块东方大地上,民主从思想理论到社会实践、从局部实践到全局实践、从价值理念到制度形态、从制度体系到治理机制,全方位地坚持和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贯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覆盖治国理政的各环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这不啻为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根本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在领导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核心要义就在于这一民主过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样一种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因而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正是在这个根本意义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视野、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守政治文明人民性方向,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具有把航定向的根本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主体的新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局限,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成功方案,决定性因素就是坚持现代化的人民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新样式,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方向,从根本上代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不断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是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方向,内在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性底蕴,为人类对美好政治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人类政治文明全新的发展前景。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制度为保障、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固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性根基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又是一种制度形态;而任何一种民主的价值理念,都是通过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制度安排来体现和实现的。马克思深刻指出:“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列宁明确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正是民主的制度本质属性,构成了以制度变革和更迭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人类政治文明历史进程。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才是好的制度、才能对人类政治文明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民主发展史表明,制度是由人创造的,制度为谁掌握、为谁服务,这是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核心问题。“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主人和主体,通过发展民主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最广大人民利益,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实质。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要义上,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之所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根本依据和内在逻辑就在于这是一种“全链条”式的制度化民主。从国家机构运行到基层社会治理、从重大立法决策到依法依规治理、从公共权力制约到人民权利保障、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协商、从民主决策到民主管理、从民主参与到民主监督,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良性互动的制度链条。这样一种完整的“民主制度链”,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权益,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因而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完整的“民主制度链”,内在提升了我国政治文明内涵,有力增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影响力和引导力。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重要制度载体的选举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选举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根本制度程序。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不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是代表某个政党和某些利益集团的权益,而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权益,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深刻体现了人民是民主的主体这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深刻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完善民主选举、确保人民主权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坚持民主立法、实现良法善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加强民主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重要制度载体,总之,“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从而“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以人民政协为重要制度平台的协商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制度渠道。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体现。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民主协商渠道,充分尊重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增进民主共识,可以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充分表达和真实实现。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起着全局性、关键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完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以群众自治为重要制度路径的基层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发展直接民主的根本渠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通过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参与平台,确保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激发运用民主权利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政治和社会共同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在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真实实现。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制度设计出发,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地贯通起来,从而实现了民主的全方位和全覆盖,有力增强了政治文明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友好等各个领域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这样一种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进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调性、人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从而使国家机构运行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能体现人民的意志、听到人民的声音、保障人民的权益、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这样一种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进程,有效防止和避免了西方政治制度将选举民主当成唯一形式,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选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即进入“休眠”状态的弊端。这是中国式民主的最大优势,在当代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正不断彰显出巨大的政治文明价值。


政治文明的核心在于制度文明,而制度文明的要义在于改革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和扎实推进,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推进制度改革创新的结果。党领导人民开启了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正是牢牢抓住制度改革创新这一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制度现代化有力支撑和推进了经济社会现代化。在制度体系改革创新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又是政治制度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把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把推进政治制度改革创新、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摆在突出位置。201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由此“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制度治理效能”理念,突出强调“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重要原则等,强调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新时代制度改革创新呈现出许多新内涵和新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度改革创新的“目标导向”更加明确,这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度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轴”更加清晰,这就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在提升制度文明的改革创新中,形成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扎实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实践。新时代不断深化的制度改革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政治文明制度化本质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治理为使命、促进民主价值转化,进一步赋予人类政治文明治理性功能

由于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主要是同国家形态的演变和国家形式的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政治文明的实质就是国家的建构及其治理。马克思之所以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称为“现代文明”,根本依据就在于这是“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的“现代国家制度”。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必然要被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代替,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是被少数资本寡头及其代理人垄断的国家,这种国家制度实际上把人民排除在国家治理之外。“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高瞻远瞩地指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将国家权力收归于人民手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是否有权来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绝对肯定的,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制度的本质:“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这样一种新型国家制度的本质,当然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个神圣使命就是必须加强对国家机构的民主化治理,以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恩格斯精辟总结了巴黎公社在国家政权建设上的经验,凝练了巴黎公社采取的“两个可靠的办法”,即一是实行人民选举制,把一切国家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二是消除特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两条重大措施,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指明了依靠人民民主的力量加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向,这不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


民主和治理能否结合、如何结合,这在西方民主模式和传统民主理念中都是一个重大难题。民主讲究程序,治理追求效率,两者似乎难以结合,甚至价值相悖。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及其深入实践,有效实现了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这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机地嵌入国家治理机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而开辟了依靠人民民主力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民主的真正意义即民主的价值实现。一种民主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对优化国家治理有用,是否对推进社会发展有用,是否对实现人民权益有用。这也是判断一种政治文明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总之,一种民主制度要有用、有效,必须忠实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不断把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愈来愈彰显出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当今世界各种民主制度和价值理念比较中愈益彰显出鲜明特色和巨大优势,根本原因就是把保障人民主权、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从而使民主的真正意义得到充分彰显,民主的核心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这正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内含的现代政治文明意义。


把民主和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民主价值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个重要路径是增强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和全覆盖。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链条,而且有广泛的参与实践,通过健全的政治参与机制和畅通的大众参与渠道,不断扩大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保障人民享有真实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覆盖民主,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互贯通,把民主参与覆盖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从而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效落实到国家和社会治理一切层面,更好实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有机统一、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实践深刻表明,要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一真正意义和核心价值,就要在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牢牢把握住人民民主的真谛,即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涉及国家整体治理的事情,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国家局部治理的事情,涉及某个地域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在这个局部和地域的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某些具体国家事务治理的事情,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和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事情,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在相应基层范围群众中广泛商量。总之,“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所向是人民民主最深邃的内涵。守住人心、凝聚民心,形成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的最核心价值,这无疑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真正意义和核心价值。守住人心、凝聚民心,建立在平等和包容基础之上,这正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有品格。“民主这个概念中包含着社会平等的要求。”民主意味着人人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权利,在国家治理、社会事务、法律地位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平等的地位、权利和价值诉求,必然要求发展包容性民主。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性和全覆盖性,突出体现了平等性和包容性的巨大优势。在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共同政治价值下,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平等价值诉求,最广泛地包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聚一切政治团体和社会力量,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在平等关系基础上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实现和巩固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就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充分释放人民民主的包容性功能。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尤其是协商民主,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和各方面人士,覆盖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切领域,具有极大的政治包容性。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民主协商,围绕治国理政、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行广泛充分协商,构建全覆盖包容性的商量平台,有事多商量,做事常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重大的事情反复商量,最大程度兼顾各方面利益,最大限度包容各方面诉求,最大深度融汇各方面智慧,无疑可以形成各方面均可接受和采纳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措施,形成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和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样一种民主协商的过程,生动彰显了民主价值向治理效能转化的政治逻辑。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特有的政治价值和成功实践,为深刻回答人类政治文明进程面临的如何依靠人民民主力量推进国家治理这一特有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天下为己任、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增强人类政治文明交融性品格

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共同创造的成果,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交融性的本质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文明在交融互鉴中共同发展、在相互包容中不断升华,从而构成人类政治文明绚丽多彩的图景,这是政治文明进程的基本规律、也是发展趋势。然而长期以来,在如何认识和对待政治文明问题上,却存在着种种偏颇与困惑。西方一些学者和政客宣扬“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奉行“西方文明中心主义”和文明霸权主义;我们自己队伍中一些人崇尚非此即彼的文明观和唯我独尊的狭隘民族主义。如此种种观念和行为,都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大趋势根本相悖,都不同程度地造成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消极滞障作用。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类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作出高屋建瓴的洞察和把握,对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高瞻远瞩的擘画。早在2014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作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精辟论断。“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多彩、平等、包容的人类文明观,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有力纠正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的偏颇。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场合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本质和交流互鉴趋势进行系统阐发,形成了内涵丰富、指向鲜明、影响深远的“大文明观”,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集中体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彰显人类政治文明本质特征、遵循人类政治文明共同价值、顺应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等层面,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建设符合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利益的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生成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民主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彰显人类政治文明的人民性底蕴。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源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正是坚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我们党才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带领和依靠人民相继创造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争得人民民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构人民民主”、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人民民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升华人民民主”的辉煌历程和伟大奇迹,人民民主有机地融入我们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成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政治基础和鲜明政治底色。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100多年来我们党为人民民主不懈奋斗的伟大结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和实践指向深刻表明,人类政治文明类型不同、形式不同,这就是人民是政治文明的主体,依靠人民共同奋斗是政治文明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正是从这个本质意义上说,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推进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性作用和普遍性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深刻蕴涵人类政治文明的包容性本色。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及其深入实践,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结晶,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其中,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已经内在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有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和包容性品格,深深熔铸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与实践。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全链条性,社会各界和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性,贯通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的全覆盖性,深刻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不是形式上的民主而是实质上的民主,不是装潢门面的民主而是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正是从这一鲜明品格上说,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并完善于对世界民主大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面遵循,深刻展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是站在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制高点上深入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实践之问提出来的,因而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是对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的主动性坚守和能动性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及其深入实践,既深刻体现了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共同价值的追求,又深刻反映了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文明的渴望,由此内在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正是在世界现代化的文明特质这个本质意义上,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性地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思想火炬
本公众号是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