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打卡朱令案的第372天,愿朱令的在天之灵可以得到安息。
前几天在文章中提到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那么这个案件对“朱令中毒案”有什么启示呢?今天就和大家详细的聊一聊。
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主要经过。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又称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浙江省余杭县。该案是一起轰动一时的冤案,被称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
案件的受害者杨乃武和毕秀姑(小白菜)在遭受严重刑讯逼供后,被冤枉为通奸杀夫,身陷死牢。然而,在案件上报至朝廷后,经过多次审理,最终真相大白,杨乃武与毕秀姑的冤屈得以昭雪。
葛品连死亡后,他的母亲满心怀疑,她想遍了周围的人,最后怀疑儿媳毕秀姑与邻居杨乃武通奸,并合谋毒死葛品连,于是向官府告状。当时余杭知县刘锡彤与杨乃武有一些私人恩怨,于是就是就公报私仇,污蔑杨乃武与毕秀姑通奸,并对二人实施了严酷的刑讯逼供。在酷刑之下,毕秀姑被迫承认与杨乃武通奸,并承认用砒霜下毒谋杀了丈夫葛品连。随后,杨乃武也被捕入狱。但是,杨乃武的姐姐杨淑珍深知弟弟的人品,她坚信弟弟是被冤枉的,于是不顾一切地上京告御状。她的这种执着的行动,引起了朝廷中一些内心深处存在正义的官员的关注,于是他们联名上诉,要求朝廷重审此案。最终经过多次审理,朝廷下旨,由刑部开棺验尸。最终,真相大白,葛品连并非被毒死,而是因病身亡。杨乃武与毕秀姑的冤屈得以昭雪,随后,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官员也被革职查办。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一起典型的冤案,其中涉及到许多细节和曲折。案件的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朝廷与地方、地方官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引导等方面的因素。在杨乃武姐姐坚持告御状下,最后朝廷的干预,真相才得以查明,冤案得以昭雪。这一案件也成为了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对于今天我们研究法制史和司法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案件背景
杨乃武(1846-1914),杨乃武是浙江余杭人,家境殷实,天资聪颖,放到现在可以说是妥妥的高富帅了!他不仅家庭好,而且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官场。
换句话来说,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在余杭是和地方县令刘锡彤平起平坐的人物!
但是杨乃武和刘锡彤不同的是,杨乃武生性仗义,爱打抱不平,最见不得当地官员倚仗权势欺压百姓。而刘锡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喜欢收受贿赂的贪官。
杨乃武经常为当地乡民伸冤,甚至有一次直接一纸诉状告发刘锡彤贪赃枉法,但可惜没能扳倒刘锡彤。杨乃武和刘锡彤多次的结怨,早已让刘锡彤怀恨在心。
杨乃武与邻居葛品连的媳妇毕秀姑(小白菜)素有交情,两家关系较好。小白菜识字不多,经常会向杨乃武请教学问。杨乃武也没有多想,每次都耐心教导。
葛品连(1844-1873)是余杭县一家豆腐店的伙计,性格木讷,不善言辞。他的母亲王氏(1818-1881)则是一位精明能干、手腕强硬的女人。
三、案发经过
1873年,余杭县豆腐店伙计葛品连突然暴毙身亡。葛品连死亡后,他的母亲满心怀疑,她想遍了周围的人,最后怀疑儿媳毕秀姑与邻居杨乃武通奸,并合谋毒死葛品连,于是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向官府告状。
余杭知县刘锡彤此前就对杨乃武怀恨在心,杨乃武三番两次的破坏他的好事,他早就想逮住机会教训杨乃武了!
于是他就借这件事公报私仇起来,污蔑杨乃武与毕秀姑通奸,并对二人实施了严酷的刑讯逼供。在酷刑之下,毕秀姑被迫承认与杨乃武通奸,并承认用砒霜下毒谋杀了丈夫葛品连。随后,杨乃武也被捕入狱。
毕秀姑在被捕后,遭到了知县刘锡彤的严酷审讯。据史料记载,刘锡彤对她使用了许多变态的刑具,如夹手指的刑具(拶刑),还有老虎凳,骑木驴等,用尽各种折磨人的办法逼问她与杨乃武的关系以及葛品连的死因。最终,在忍受不了酷刑的情况下,毕秀姑被迫承认与杨乃武有染,并声称杨乃武授意她使用砒霜毒死了葛品连。这妥妥的就是屈打成招!随后,杨乃武被逮捕,杨乃武在被捕后审讯的过程中,同样遭到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使用了老虎凳,长时间鞭打以及拶刑等。在大刑伺候的压力之下,杨乃武最终也被迫承认了和小白菜合谋毒死葛品连。这个案件不仅嫌疑人的供述是在酷刑下获得的,而且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也存在非法取证的问题。例如,仵作在尸检时未能正确判断死因,而是根据刘锡彤的指示作出了对杨乃武和毕秀姑不利的尸检报告。杨乃武的姐姐杨淑珍深知弟弟的为人,他不相信弟弟能做出这么卑鄙无耻的事情。她和弟弟杨乃武的感情很深,于是为了洗刷弟弟的冤屈,她一个弱女子毅然决然地上北京告御状。杨淑珍告御状的过程历经艰辛,她多次被地方官员阻拦,殴打,但是她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她的这种举动成功引起了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关注。其中,最为关键的官员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对杨淑珍告御状的行为很是佩服,她听了杨淑珍的叙述后认为此案一定有冤情,于是决定向朝廷呈递奏折,要求重审此案。在翁同龢向慈禧太后陈奏本案,要求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后。慈禧太后同意了翁同龢的建议,并指派刑部重新审理案件。
翁同龢在刑部审理期间,积极调查案件的相关证据,并多次听取证人的证词。
3:、专案组调查取证,刑部开棺验尸。
专案组在调查过程中,对涉及到的证人进行了询问,并收集了相关证据。在此期间,杨乃武和毕秀姑分别陈述了遭受刑讯逼供的经过,以及他们被冤枉的冤情。
刑部于是决定重新开棺验尸,开棺验尸的时候专案人员发现了许多重要线索,如葛品连的尸骨上的伤痕并无砒霜死亡导致的发黑等,这些都证明了葛品连并非被毒死,而是因病身亡。在证据面前,杨乃武和小白菜之前供词被推翻,小白菜还分别陈述了自己在酷刑下被迫承认通奸杀夫的经过。同时,杨乃武也陈述了自己被冤枉的经过。经过审理,专案组认定杨乃武与毕秀姑并没有杀人,他们是冤枉的。在这个案件真相大白后,一大批和这个案件相关的官员被革职查办。其中,包括余杭知县刘锡彤、杭州知府陈鲁、浙江巡抚杨昌濬等。这些官员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或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导致杨乃武与毕秀姑差点被冤杀。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申冤过程涉及到了许多官员。在这些官员中,既有滥用职权的知县,也有主持正义的翰林院编修,还有负责审理案件的巡抚等。这些官员在案件中的不同角色,使得申冤过程变得曲折艰难。杨乃武和小白菜这个案件也反映了清朝末年司法制度的腐败和黑暗,也展示了舆论监督和民众力量在司法公正中的作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可以说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对于今天我们研究法制史和司法制度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如小说、戏剧、电影等,这些作品在传播案件真相的同时,也加深了公众对此类社会问题的认识。此案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为历史学家和法学家提供了研究晚清社会、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不仅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案件中的关键人物。
1、第一个关键人——杨淑珍。
杨淑珍深知弟弟的为人,所以她没有被强权所击倒,她多次告御状,最终引起了朝廷大员的注意。
正是由于杨淑珍的执着,才会有最后的结果。
2、第二个关键人——翁同龢。
暂且不说翁同龢其他方面的做派。
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这个案件中,正是由于翁同龢的过问,把这个案件反映给了慈禧太后,随后才真相大白的。当时,十八位浙江学子联名呈控,请求户部尚书翁同龢禀告皇上,查明此案。翁同龢看了后,感觉这个案件有很大的冤情,于是禀告给了慈禧太后。最后这个案件历时四年,七审七决,慈禧太后一共下了三道圣谕,才使这个案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所以,在这个案件中,翁同龢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只有像杨淑珍一样不断的呼吁,不断的让周边人了解朱令案,不断地让更多的人知道朱令案,才有可能让这个案件重新启动调查。只有我们人人都是“杨淑珍”,才有可能对朱令案的进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朱令铊中毒案”中同样能出现一位类似于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中“翁同龢”样的人物,让朱令案的真相尽快水落石出。但是期待有“翁同龢”这样的人物出现,说明我们的法治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法治之路仍然……
晚清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尚且能够沉冤昭雪,我相信“清华朱令铊中毒案”终有一日也会大白于天下!
图:朱令中毒前后。
希望大家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转发一下我主页的文章。希望这样能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朱令铊中毒事件”的讨论和传播之中。
我很渺小,很渺小,很渺小,帮不上大忙,这是目前我唯一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了,希望这样可以对这个案件的进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尽管我们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我始终相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量变的积累必定能引起质变。通过广泛传播和讨论,我们的力量或许能够对案件的进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