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 第3期: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学术   2024-07-31 17:28   山东  

名师名家故事汇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挖掘阐释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激励引导全体教师崇德尚美、敬业立学,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教师发展中心开展“讲名师名家故事,悟教育智慧之道”名师名家故事汇系列活动,各单位以专业领域的名师名家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作为生动教材,激发教师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看齐意识,努力营造我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今天推出第三期《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主讲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郑佩瑶老师。

备注:本视频所引用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旨在学习交流,绝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郑佩瑶

大家好,“讲名师名家故事,悟教育智慧之道”,我讲述的人物是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3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我看,这3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的故事。


一、国帜三易,弃戎从教


1895年,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北洋水师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两年后,中国威海卫军港上空,日本太阳旗降落,中国黄龙旗升起,接着黄龙旗降落,英国米字旗升起。

一名22岁的水兵目睹了这场接收和转让仪式,这名水兵就是张伯苓。

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在天津的一个秀才家里。15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航海,著名思想家严复是他的老师。1894年,张伯苓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进入北洋水师舰队实习,那一年他刚好18岁。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伯苓作为实习生,目睹了北洋水师的惨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张伯苓无舰可开,只好回到家里,等候派遣。

1896年,张伯苓被派到“通济号”练习舰上服务。1898年,在各国的压力下,日本将占领的威海卫、刘公岛等转租给英国。张伯苓奉命随同办理接收和转让手续,也就是在这里看到 “国帜三易”的丑剧上演,这极大地刺激了张伯苓,他愤然从军队辞职,决心弃戎从教。

二、构建南开教育体系


张伯苓离职回到天津后,在绅士严修的家馆教书。严修,字范孙,天津人,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辞职返乡,但仍坚持认为中国需要改革,后来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

1903年、1904年,张伯苓两次东渡日本,考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其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使其震撼。1904年10月,在严修的支持下,敬业中学堂成立,张伯苓任学堂校长。1907年,定名南开中学堂。

晚清废除科举制后,学子们纷纷投入新式学校,但是当时国内大学匮乏,比如偌大的天津,只有一所北洋大学,而且只开设工科和法科,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存在。于是严修与张伯苓决定在南开中学基础上,考虑建立南开大学。

1917年,严修与张伯苓先后抵达美国考察大学建设,学习如何组织和建立私立大学。当时,张伯苓特地入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教育。

那一年,张伯苓已经41岁。

在一年多的学习时间里,张伯苓刻苦认真,不断比较美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再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想法,逐渐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的教育理论。

1918年,张伯苓学成回国,着手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他和严修等人开始四处募捐,因为办私立大学最缺的就是资金。

为了筹钱,张伯苓四处低头求人,在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下,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正式宣告成立,首届入读学生中,就有因为家贫被免去学费的南开中学毕业生周恩来。

在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先后创办成功的激励下,1923年,张伯苓又在严修的支持下创立南开女子中学;1927年,南开小学也正式成立;到了1932年,张伯苓又支持创立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

三、中国私立大学拓荒者


与公立学校不同,私立学校的校长除了要管理好学校外,还必须设法解决办学经费的问题。南开的经费,主要靠募捐而来。而募捐,并不是人人肯干或者干得了的,除了要放得下身段,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所学校的优劣,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师资力量。在张伯苓等人的努力下,南开大学任教的老师名单是让当时其他大学羡慕的,这些人很多都是从美国哈佛大学、克拉克大学等知名学府毕业的博士,甚至原先就已经在美国的大学担任副教授乃至教授。

当时的南开大学因为是私立大学,缺乏资金,开出的教学薪金其实低于其他大学,但很多著名的学者和教授还是愿意到南开大学来任教:一是因为南开大学从不拖欠工资,二是因为南开大学的学术氛围很好,大家都专心教学和学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张伯苓身上的人格魅力:

张伯苓担任校长期间,南开大学财务状况全部公开,放在校图书馆供人随便查阅。

他本人长期只领120元月薪,只相当于当时其他大学校长的1/3,而学校的不少教授月薪都达到了300元。

他的公车是一辆人力车,自己不用,全校老师都可以使用。

他出差随身带杀虫药,因为他住的都是最便宜的旅馆,卫生状况极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开大学的实力和声望迅速崛起。当时的社会各界名流,从梁启超到黄兴,从张学良到陈寅恪,从叶圣陶到陶行知,他们都把自己的子女或亲戚送到“南开系”去读书。因为他们信任南开的师资,更信任张伯苓的理念。

四、传承精神,担当使命


张伯苓和南开师生一直冲在爱国救亡运动的最前线,“爱国”成为他教育办学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南开精神的核心。

张伯苓先生在国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年代,坚守文化和教育,传承民族文脉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硝烟弥漫的山河,也穿透悠悠峥嵘的岁月,为今日中国文化和教育立镜,为后辈成长树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肩负着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引路人、立德树人主力军、守正创新开拓者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无私的“真心”向学生传递“真情”,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真理和智慧之光照亮“育心”之路,用担当和自信共铸国之栋梁。

1

学习感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东晓:
张伯苓先生,中国现代教育的创造者,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实践精神和人格魅力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成为思政课教师学习的典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汲取其思想精髓,将爱国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自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以张伯苓先生为榜样,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 | 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中心   编辑 | 李天泽

审编 | 李刚 张琳   审核 | 王斌

临沂职业学院
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国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临沂市,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搭建职业教育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