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春华秋实。临沂职业学院扎根沂蒙大地,深耕职业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模式、调结构、增活力、创品牌”,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办学水平,实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为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1981年12月,临沂供销学校参加全国供销社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训练班
▲2008年,临沂职业学院组建后新生开学典礼
穿珠成链 攥指成拳
学校始建于1954年12月,前身是山东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2008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广播电视大学、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组建,学校正式更名临沂职业学院,成为全市首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70年来,校名几经更迭,校址数次迁移,临沂商业学校(含临沂商业技工学校)于1974年10月正式招生,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临沂广播电视大学建于1979年2月,2022年更名为临沂开放大学,是全省规模最大、转型最早的市级办学单位;临沂市职业中专(含临沂市轻工业学校、临沂市旅游学校)建于1984年6月,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师范教育专业被评为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临沂经济学校前身是临沂供销学校,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92年7月,是山东省十佳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建筑技能开发先进单位,于2019年整建制并入临沂职业学院。70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40余万人。
组建更名后,学校紧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瞄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办学目标,先后对标“设学”“优质校”“双高”三大建设标准,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学校始终坚持以内涵提升为核心,以基础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人才兴校、质量立校、创新活校、特色亮校、配置强校、文化铸校”六大工程,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突破1.7万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2万余人,拥有罗庄校区、经开校区2个校区,高都新校区正在建设中,校舍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近9亿元。近年来,学校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试点院校、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被评为山东省“3+2”分段培养试点高校、山东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建设院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省级培育单位。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三年三大步,进位“第一方阵”,被省教育厅领导称为全省进步最快的职业院校之一。连续两年获评“临沂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明显的学校”,成为临沂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与时俱进 搏击潮头
在探索职教育人的道路上,学校不断深化“两个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围绕产业转,围绕就业干,围绕需求办”办学理念,专业布局更趋合理。学校紧跟产业前沿,面向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临沂市“十优”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群优化,构建起以商贸物流专业群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养健康专业群为骨干,以现代建筑、数字媒体与艺术、学前教育、乡村振兴和应急管理专业群为基础支撑的“1+3+5”专业群格局。深化“严管、善教、乐学”育人理念,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考核中,获评A+等次专业3个、A等次专业5个,数量均位列全省第9位。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逐年上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留临率65%以上,为临沂市重点产业领域输送急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逐年俱增。
在创新职教育人的实践中,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构建校政企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实施订单式、学徒制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与山东临工、鲁南制药等300余家大中型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关系,校企共建京东产业学院、亮美嘉设计学院、地坪产业学院、临沂市健康养老产业学院等16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建有全市首个以企业为主体兴办的实体化运作企业学院,建成临沂首个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学研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立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分别与临沂沂河新区、高新区联合成立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均获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全国智能物流、全国舞蹈艺术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临沂市商贸物流、临沂市数字创意、临沂市健康养老3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60余个,学校多次获评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滋兰树蕙 匠心传承
蒙山孕育,沂水灌溉,一路走来,彰显匠心本色。围绕立德树人使命,学校持续深化“崇德尚能”理念文化。以沂蒙文化底蕴为依托,以非遗传承创新为抓手,着力构建思政、专业、实践、文化、环境“五位一体”和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环境”育人格局。大力开展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沂蒙文化教育,通过进基地、下基层等实践活动,深入实施沂蒙精神“三进”、弘扬沂蒙精神名师等工程,构建起以沂蒙精神研究、宣传、践行传承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育人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创新做法入选国家级、省级案例16次。今年,学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2项全国一等奖,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表彰。2023年,学校获评“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成为临沂市唯一一所入选高校。
立足非遗教学实践,学校着力打造传统文化育人品牌。每年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牵头成立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产教联盟,建设了非遗传承教育展览馆、培根铸魂思政馆、革命精神展馆、珠算博物馆、国家级众创空间“四馆一空间”,成立了剪纸、木旋玩具、柳编、面塑等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珠算、传统布艺、非遗文创、民间舞蹈等31个传统文化教师工作室,使非遗教学实践有平台、有阵地、能落地、见实效。学校获评第一批山东省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工业机器人技术一体化课堂
弦歌相继 实干笃行
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最核心的竞争力。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引育服用、多措并举,聚力打造了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近9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40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4.94%。柔性引进了一批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组建了400余人的校外专家库。各领域专家50余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学校打造国家和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国家和省市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培育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学创新团队9个。师生在技能类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1项、省级奖项938项。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是学校职责所在、发展所需。学校充分发挥作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就业精准扶贫定点培训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融入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教育,形成了“学、产、用、研、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累计培养农村基层学员5000余名,做法得到中组部认可,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先后200余次公开报道。开发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临沂市养老管理服务培训基地、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等“十五大培训平台”,年培训各类人员超3万人次,年度社会服务收入总额达到5000余万元。
▲临沂职业学院新校区(高都校区)规划设计图
七秩风华,使命不改;征程再启,未来已来。新时代临职人坚守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锚定“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目标,着力增强基础办学能力、增强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努力当好临沂市职业教育排头兵,奋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走在前,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宣传部
审编 | 李刚 张琳 审核 |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