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辉没“抢”到的椽头馍,好在哪儿?

旅行   2024-11-12 17:5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日前,在“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行”专场直播中,蒲城椽头馍一上链接顷刻间就被一抢而光,董宇辉直言“我才刷新好就没了……”他喊话商家,“加个班嘛!你叫人连馍都买不上。”

那么,董宇辉都没“抢”到的椽头馍,到底好在哪儿?

这个馍,大有来头!

在我国的美食地图里,素来有“南米北面”一说。民谚曰:“南米”之美,美在菜系;“北面”之刚,刚在筋道。蒲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是优质小麦的生产基地,为椽头馍的“诞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蒲城的蒸馍史源远流长。据《蒲城县志》记载,自古以来,蒲城人在每年后稷节,都会用收获的新小麦碾磨成面蒸成面馍祭祀后稷。到了唐朝,用馒头祭祀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蒲城葬有五个唐朝皇帝,朝廷官员名流会用蒲城的馒头来祭祀皇帝。又说,因唐书法家李伯海曾为皇帝陪葬墓书写碑文,立于蒲城北刘村,历代官员、文化名流多有专程前来欣赏、临摹和拓取这碑文的,而北刘村距县城十几里,往来人等多有品尝和带走蒲城蒸馍。
明朝万历年间,时任蒲城县令彭希武重修后稷祠,随以祠内房挑檐松木椽头定样,规定供品蒸馍的式样。因其形如“椽头”,故而得名,流传至今。

关于蒲城椽头馍的“前世今生”,有一个人怎么绕都绕不过去,那就是慈禧太后。当年,慈禧落难西逃途经蒲城永丰岔里村时,吃到了县令贡上的椽头馍,赞不绝口,并将其钦定为朝廷贡品。林则徐被贬来蒲城时,宰相王鼎曾以椽头馍待之。爱国名将杨虎城常用家乡椽头馍招待同僚,犒赏将士。

如今,椽头馍已被蒲城县列入三产开发项目,被冠以“渭北一宝”美名。逢年过节,椽头馍已成为当地群众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往往是供不应求,远销西安、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还漂洋过海进入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成为渭南乃至陕西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

这个馍,为什么好吃?

面馍,大家都不陌生,是北方人独有的饮食爱好,顶起了北方饮食的“半边天”。但是,酥而不硬、久存不霉、制作中不放碱的蒸馍工艺,就只有蒲城县的椽头馍技艺了。
制作工艺“规矩”多。虽然只是一个蒸馍,但蒲城椽头馍确实不一般,从和面到馍出笼,一水二面三酵四和五压六揉七蒸八起,这八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出任何差错,任何一道工序不符合“规矩”,就不能做出椽头馍特有的色香味“三绝”。仅此一点,也不足以成为蒸馍中的天花板。其灵魂所在,不使用碱,用“老酵面”。每次蒸馍都会留下一个馍当酵面,下次蒸馍时,先用水泡软和,再加入面粉,等酵面均匀发成满是蜂窝样,面团经过反复盘揉,才能使得馍内酥外光,口感极佳。只有你吃了才会明白,为什么一个蒸馍能单拎出来当宝贝。

大火小火有“讲究”。椽头馍上锅蒸时要求气不间断,每层笼上锅须等蒸气从下层笼中鼓满后,再上上一层。这样,每层笼的馍,一上锅就在相同的蒸气条件下蒸腾。这时的火,必须是猛火,一般每锅要蒸近20笼。这样,从底层到顶层,层层如此,当笼全部上完时,笼已经“气圆”,再持续30分钟,即用文火,蒸出的馍光滑如玉不起泡。

“灵魂搭档”不可少。家家都蒸馍,与此相配的美食也在巧妇的巧手下逐渐丰盈起来,烫、蒸、煎、煮等各有各的绝妙之处,成为蒲城椽头馍的“灵魂搭档”。一天劳作回来,来碗面辣子、八宝辣子、酱菜等,烤个蒸馍,十分滋润;棒棒馍、干馍、油包子、杂粮馍等衍生而出的“馍”,在这里荟萃,且精华叠加。这些最为朴素的食物,是一方风物,也是一地文化,凝聚着蒲城人的智慧和创造。

2009年,蒲城椽头馍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遗产名录,从“祭品”华丽转身成为“贡品”,到如今礼尚往来的“礼品”,这个舌尖上的美味频频“出圈”。这么好吃的蒲城椽头馍,馋到你了吗?

这个馍,如何走得更远?

一经出“笼”,谁与“蒸”锋?如今,蒲城椽头馍已成为蒲城人拥有的一笔巨大财富,围绕着这一地方名吃,有做不完的文章。今天,又借着“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行”专场直播,知名度迅速蹿升,红遍大江南北,在整个美食江湖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蒲城椽头馍还有哪些文章可做?

确保“还是那个味儿”。令人念念不忘的椽头馍其关键就是过硬的技术含量,比如,水、面粉、酵头、发酵的时间、蒸馍的火候等极其讲究,各个环节既环环相扣又恰到好处,这才是心心念念的那个味。在直播间,大家纷纷发出疑问:为何不再蒸一点馍来卖?正如创业者所说:“椽头馍不仅是对味蕾的满足,也是匠心的传承,更是初心的坚守,绝对不干‘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事,不能因为它‘红’了,就降低馍的质感。”
衍生“家庭新成员”。随着人们追求健康的心态日益增长和年轻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挖掘他们的新消费理念和需求,创新馍的种类。比如,推出杂粮馍系列、石子馍系列、“棋子”系列、夹馍酱系列等特色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借势扩大“朋友圈”。蒲城椽头馍是地方饮食中十分鲜见的单一品种撑持一片天的现象存在,浓缩着渭北地区日久弥新的饮食文化,更多的是承载着深入骨髓的人文情韵。借着“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行”专场直播,讲好其背后的故事,成功树立品牌影响。不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这一特色美食,还可以提升椽头馍的品牌价值。
民以食为天。一个椽头馍的传奇故事从古写到今,如今的故事还在续写,“蒸”出了一个大产业、一条“致富路”。朋友们,想吃馍,想吃各种各样的馍,想吃形状好口感好营养好的面食,去一趟蒲城,足矣!董宇辉没“抢”到的蒲城椽头馍,值得去尝一尝。

(蒲城县委宣传部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渭北“塞罕坝”
记者 记录者 记录着
今天的你,忙吗?

渭南文旅
渭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信息发布、品牌推广,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渭南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