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行”专场直播中,蒲城椽头馍一上链接顷刻间就被一抢而光,董宇辉直言“我才刷新好就没了……”他喊话商家,“加个班嘛!你叫人连馍都买不上。”
那么,董宇辉都没“抢”到的椽头馍,到底好在哪儿?
一
这个馍,大有来头!
关于蒲城椽头馍的“前世今生”,有一个人怎么绕都绕不过去,那就是慈禧太后。当年,慈禧落难西逃途经蒲城永丰岔里村时,吃到了县令贡上的椽头馍,赞不绝口,并将其钦定为朝廷贡品。林则徐被贬来蒲城时,宰相王鼎曾以椽头馍待之。爱国名将杨虎城常用家乡椽头馍招待同僚,犒赏将士。
二
这个馍,为什么好吃?
大火小火有“讲究”。椽头馍上锅蒸时要求气不间断,每层笼上锅须等蒸气从下层笼中鼓满后,再上上一层。这样,每层笼的馍,一上锅就在相同的蒸气条件下蒸腾。这时的火,必须是猛火,一般每锅要蒸近20笼。这样,从底层到顶层,层层如此,当笼全部上完时,笼已经“气圆”,再持续30分钟,即用文火,蒸出的馍光滑如玉不起泡。
“灵魂搭档”不可少。家家都蒸馍,与此相配的美食也在巧妇的巧手下逐渐丰盈起来,烫、蒸、煎、煮等各有各的绝妙之处,成为蒲城椽头馍的“灵魂搭档”。一天劳作回来,来碗面辣子、八宝辣子、酱菜等,烤个蒸馍,十分滋润;棒棒馍、干馍、油包子、杂粮馍等衍生而出的“馍”,在这里荟萃,且精华叠加。这些最为朴素的食物,是一方风物,也是一地文化,凝聚着蒲城人的智慧和创造。
2009年,蒲城椽头馍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遗产名录,从“祭品”华丽转身成为“贡品”,到如今礼尚往来的“礼品”,这个舌尖上的美味频频“出圈”。这么好吃的蒲城椽头馍,馋到你了吗?
三
这个馍,如何走得更远?
(蒲城县委宣传部供稿)
渭北“塞罕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