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于天地间流淌;碧水,在城市里荡漾。
今日之富平,以青山为底,重绘草木葱郁、云雾缭绕的绮丽风光;以碧水为脉,勾勒出清泓环绕、水清岸绿的温婉景致;以绿径为络,贯通了自然脉络、连接起城乡间的如画美景……
今日之富平,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美景背后,是富平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这是一份写在青山绿水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全县人民心里的答卷。
近年来,富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奏响了鸟语花香、自然与生态保护的“交响曲”,汇就了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富平县温泉河湿地公园水色潋滟、景色怡人,绿水与蓝天呼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桥山嬗变展新颜
《富平县粮食志》曾提到,“富平有山,踞北端而东西排列,为桥山余脉。”近年来,桥山南麓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劲风里,抖落满身沙尘,完成了它的“绿色嬗变”。
桥山南麓是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渭北地区的“旱腰带”。气候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植被稀少,却蕴藏大量的石灰石,是建材和加工石料的主要生产区。由于常年进行露天采石,对原有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面坑洼不平附着大量破碎岩石,植被破坏治理难度大,尤其是高陡采矿岩面,更是难上加难。
知之俞明,行之愈笃。2015年,富平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展桥山植被恢复试点建设,通过多年的试点摸索,2019年桥山南麓生态植被恢复全面铺开。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人工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网格、带状和鱼鳞坑等多种方式,坚持适地适树、择优择近选择侧柏、油松、刺槐等树种,针对造林地块土层薄、干旱缺水的立地条件,采取换土、垒树盘、生根粉、覆膜等技术措施,累计修复植被58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92万余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桥山南麓一跃成为全市增绿幅度最大、绿化效果最好的区域。
“你看这个实时监控图,绕着山腰、平缓处一层层排列的是水平阶,陡峭逼窄处一个个圈起来、层层排列像鱼鳞片的是鱼鳞坑,中间种着侧柏、油松、刺槐等固水土的树种,我们还根据地形地貌采用针阔混交模式,增强防护效益,抵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提高土地和营养的利用率。”富平县林业发展中心业务股股长王鹏军指着桥山南麓的不同地带对记者介绍。
深秋时节,穿梭在富平县庄里试验区的桥山南麓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区,映入眼帘的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如画景致。
“桥山在变,而且日新月异、脱胎换骨。现在山更绿了、土地更肥沃了、环境也更好了,我们茶余饭后都愿意在山底下转转,心情更舒畅了,大家更加明白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着桥山的一片绿色,庄里试验区谷张村村民杨争庆充满感慨。
青山不语,绿色为证。如今的桥山南麓,绿染山川满目翠,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
绿染荒塬满目景
深秋时节,从富平城区出发,一路向南,荆山塬跃然眼前,山峦叠翠、郁郁葱葱。蓝天白云下,梯田如链似带层层铺展,成片的女贞、侧柏、黄栌迎风而立,如画美景尽收眼底。
曾几何时,荆山塬荒山秃岭,飞沙漫天。从荒山到“绿心”的变迁,源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一体化保护的系统理念,也见证了富平县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富平县逐年对荆山塬北坡进行“沟捻台田边角”绿化,建设水土保持林3200亩,其中荒坡造林2300亩、地埂造林900亩,栽植侧柏20.5万株、蜀桧3万株、柿子成品15万株。同时,对荆山塬进行综合治理,栽植乔木3.4万株,灌木1.2万株,陡崖打孔绿化6000米,修建平台绿化2000米,绿化总面积1000余亩,建设水保林300亩,目前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
“在70多度的坡上种树,真不容易。平土地、挖坑穴,再把一筐筐土、一棵棵苗背上山,荒山终于绿起来了。”富平县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辉说,“通过对荆山塬的绿化,在县城南部形成大面积的生态防护林带,为富平南大门构筑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全县营造了投资、经济、人居、旅游建设最佳环境。”
从黄土台塬到河谷川地,再到丘陵山区,一坡一岭由黄染绿。下一步,富平县将继续对南塬绿化进行提升改造,通过针阔混交和乔灌花草混交的造林模式,使得南塬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态防护功能,遏制水土流失,从而彻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多样化树种配置,营造四季常绿、春夏山花烂漫、秋季红叶绚丽的森林景观,达到生态功能同景观功能双提升。
富平县赵老峪北村漫山遍野的红叶和蓝天交织出一幅美丽画卷
碧水绕城入画来
望得见青山,还要看得见绿水。深秋的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碧波荡漾,偶有水鸟嬉戏,悠然游弋。漫步于木栈道上,微风徐徐,水流淙淙,让人心旷神怡。
“以前的石川河可不是这样,每到枯水期就断流了,两岸也是杂草丛生,河床裸露,乱石堆积。现在,河水清澈、绿植繁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散步锻炼的人特别多,生活在这儿很幸福。”石川河的改变,让家住公园对面的市民宋民丰感慨不已。
石川河是富平的“母亲河”。然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游建起水库,加之沿河采石挖沙、垃圾倾倒、污水排放,石川河一度“遍体鳞伤”。“十二五”时期,一场对“母亲河”的抢救性保卫战打响。
富平县从2014年起对石川河进行全域治理,2017年至2019年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建堤防10.4公里,使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同时,采取明确生态基流、建设补水工程、加大中水回收利用等多种措施,确保河流生态流量,石川河长流水天数不断增加,地表水水质连续6年巩固提升,2023年长流水295天,从2023年5月初到现在未出现断流。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会用翅膀来“投票”。如今,石川河畔陆续有崖沙燕来繁衍生息,还有两只白鹭也在此栖息安家,天鹅、黑水鸭亦成为公园的“访客”,过境的候鸟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实现了“稀客”“贵客”变“常客”,富平县生物多样性的“家谱”日益丰富。
这些优雅的精灵从远方而来,像是大自然派来的使者,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镜头,孙喜贵老人是富平县的一名资深摄影师,喜欢拍摄自然风光。这两年,他用镜头捕捉最多的,是石川河频繁出现的各类水鸟。他高兴地说:“生态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美,美景怎么也拍不够。”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如今的富平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白云碧水辉映,蓝天绿山相融。从漫天黄沙到葱茏绿意,从荒山瘠土到水草丰美,生态持续向好的富平县,犹如一颗绿色明珠,在西北大地闪耀着璀璨光芒。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校对:渭南文旅信息中心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