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运城日报刊文】范云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育   2024-10-31 19:13   山西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范云鹏
中国式现代化,是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定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统一。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画卷始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入,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对我国经济转型的明确指引,也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与超越。其倡导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要转向走绿色、循环、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在经济活动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是经济转型的紧迫任务。我国正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通过提供政策引导和健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制度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近年来,中国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河湖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这些制度的创新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例,其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确保了生态安全底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创新是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它不仅是推动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理念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了生动诠释。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显著提升环境监测与预警的能力。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能够精准识别污染源,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水源地的保护状况,及时发现生态破坏的迹象,为生态修复提供早期预警,确保生态安全。二是推动污染治理技术的革新。无论是大气污染的净化,水体污染的治理,还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科技创新都带来了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生物降解技术可以有效处理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污染物吸附效率。这些技术突破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显著提升了环境治理的效能。三是促进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以及电动汽车的推广、智能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此外,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如废物回收利用、资源循环再生技术等,极大地减轻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公众共同培育良好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一理念强调了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公民在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增强了环保意识,让公众深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到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公众自觉成为生态文化的践行者。二是,公众参与促进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从家庭到社区,从学校到企业,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三是,公众参与完善了监督与反馈机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环境保护举报热线、环境信息公开平台等渠道,及时报告环境污染事件,监督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环保行为,参与环境决策的过程,为政府的环境治理提供信息反馈,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四是,公众参与促进了生态志愿服务的兴起和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生态志愿者活跃在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公益活动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同时,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天人合一”理念与数字环保、智慧生态技术的融合,为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证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还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绘就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美丽中国新画卷,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来源:运城日报

编辑:王敏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转载国家和省市重要新闻,转载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系统新闻,发布市委党校各类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