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宣传】中小学生寒假防骗指南!请各位学生家长签收

政务   2025-01-23 21:06   甘肃  

寒假至,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假期时光。然而,诈骗分子可不会“放假”,他们往往趁着这个时机,将黑手伸向防范意识较弱的中小学生。作为家长,了解各类诈骗手段,提前给孩子上好防骗这一课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份中小学生寒假防骗指南,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守护孩子的安全与财产。

一、网络游戏诈骗:虚拟世界的陷阱

如今,网络游戏是许多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最爱。诈骗分子便利用这一点,设下重重骗局。

典型案例:


小明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寒假期间,他每天都会玩几款热门手游。一天,他在游戏聊天频道看到有人发布“低价出售游戏金币、钻石,超值优惠”的消息,还附上了客服联系方式。小明正为游戏中金币不足发愁,便加了客服QQ。客服告诉小明,购买前需先转账100元作为定金,转账后立即发货,还会额外赠送稀有装备。小明被诱惑冲昏头脑,偷偷用妈妈手机扫码转账。可转账后,客服不仅没发货,还将他拉黑,小明这才意识到被骗,又害怕又懊悔。

这类诈骗手段多样,除了虚假售卖游戏道具,还有骗子冒充游戏官方人员,以“账号存在异常,需解封费”“您中奖了,需手续费领取奖品”等理由行骗。孩子辨别能力差,易被看似诱人的条件迷惑,稀里糊涂就转账。

二、网络兼职诈骗:“高薪诱惑”背后的骗局

有些中小学生想利用寒假挣点零花钱,诈骗分子就打着“网络兼职”的幌子出现。

案例:


初二学生小花看到同学群里有人转发“轻松在家打字,日赚200元”的兼职广告,心动不已。她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对方称需先交300元“入职培训费”,培训结束即可上岗,承诺很快就能回本盈利。小花没多想,从自己压岁钱里拿出钱转给对方。但交完钱后,所谓的“培训”迟迟不来,再联系时发现对方已失联,小花的压岁钱打了水漂。

事实上,正规兼职不会要求未成年人缴纳费用,这些骗子就是抓住孩子想赚钱又单纯的心理,先以高薪吸引,再骗钱跑路。

三、社交平台诈骗:冒用熟人身份诈骗

寒假期间,孩子上网社交时间增多,骗子会盗用孩子熟人的社交账号行骗。

经典案例,


小辉在寒假玩微信时,收到来自表姐账号的消息,对方称遇到急事,需要马上借500元周转,承诺第二天就还,并叮嘱小辉不要告诉别人。小辉看到是表姐头像和昵称,信以为真,用自己的零花钱转账。事后小辉跟表姐提起此事,才知道表姐账号被盗,钱早已落入骗子手中。

此类诈骗利用孩子对熟人的信任,一旦孩子放松警惕,不核实身份就转账,就容易上当受骗。

四、虚假中奖诈骗:“天上掉馅饼”的诱惑

骗子常以孩子喜爱的品牌、节目等名义发送虚假中奖信息。

经典案例:


小阳在寒假观看一档少儿节目后,收到一条短信,称他被节目抽中为幸运观众,获得价值万元的平板电脑一台,只需点击链接填写收货信息并支付200元“手续费”即可领取。小阳兴奋不已,未经思考就央求爸爸帮忙付款。好在爸爸警惕性高,查看短信发现来源不明,上网查询后确认是诈骗信息,才避免了损失。

这种诈骗看似简单,却常让孩子因贪小便宜、渴望中奖的心理而上当,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五、寒假培训诈骗:瞄准教育需求

寒假是课外培训的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冒充知名培训机构行骗。

经典案例:


某知名培训机构推出寒假优惠课程,家长们纷纷关注。骗子趁机给家长发送虚假报名链接,声称是机构官方渠道,优惠名额有限,需先支付学费定金。几位家长未仔细核实,点击链接转账。结果到了上课时间,孩子无法正常上课,联系机构才发现被骗,原来骗子伪造了报名系统,骗取学费后消失。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课程时,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官网报名,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链接和信息。

六、防骗小贴士,守护孩子假期安全

家长们要如何帮助孩子远离诈骗陷阱呢?

首先,加强沟通交流。


寒假期间,多和孩子聊聊他们的网络活动,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告诉孩子遇到可疑情况,要第一时间和家长说。

其次,管理好钱财。


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工具,尽量不给孩子开通大额支付权限,如需孩子使用压岁钱等零花钱购物,要在旁监督,防止孩子冲动消费或被骗转账。

再者,普及防骗知识。


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防骗宣传视频、阅读防骗手册,结合案例分析,让孩子明白诈骗手段,提高辨别能力。

最后,监督网络使用。


为孩子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安装正规网络安全防护软件,过滤不良信息,屏蔽可疑网站和陌生人信息,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中小学生寒假期间的安全需要家长全方位守护,尤其是防范诈骗风险。希望这份防骗指南能助力家长,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寒假,远离诈骗分子的侵害,健康成长。

来源:防骗每日电讯

人文衙下
本公众号旨在宣传衙下集镇风土人情、政府公告及对外宣传,是衙下集镇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