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关的临近,街头巷尾的年味愈发浓厚,商家们也迎来了岁末年初的消费旺季,满心期待着能在这团圆的节日氛围里收获丰厚的利润。然而,诈骗分子却在此时伺机而动,将黑手伸向了这些忙碌的商家,其中“订餐大单”骗局悄然兴起,给不少商家带来了惨重的损失,让原本喜庆的年关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骗局揭秘:“订餐大单”如何步步设套
这类骗局通常有着看似诱人的开场。不法分子往往会伪装成大型企业、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商家,一开口就是一笔数量可观的订餐订单,让商家瞬间心动不已。他们打着诸如“公司年会”“单位团拜宴”“犒劳员工”等幌子,精准拿捏住了年关各单位聚餐频繁的时机,让商家很难不起贪念。
在取得商家初步信任后,诈骗分子便开始施展第二步——提出特殊要求。常见的套路是指定要某高端品牌酒水或特定食材,并热心地提供所谓“供应商”联系方式,催促商家赶紧采购备货。商家为了促成这笔大生意,往往未及多想,就匆忙联系“供应商”下单。殊不知,这个“供应商”与订餐诈骗分子实则是一伙,他们提供的高价酒水、食材,要么是以次充好,要么根本不会发货,一旦商家转账付款,便瞬间失联,而此时所谓的“订餐大客户”也会随之人间蒸发,只留下商家面对一堆烂摊子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更有甚者,一些狡猾的诈骗团伙还会利用商家对合同的信任心理。他们会煞有介事地发来一份格式规范、看似严谨的电子合同,上面详细列着订餐明细、价格、交付时间等条款,让商家误以为有了法律保障而放松警惕。商家按合同要求先行支付定金或采购费用后,才惊觉合同上的公司信息是伪造的,追悔莫及。
二、典型案例:血与泪的教训
[案例一]
在某繁华市区经营一家中型中餐厅的李老板,临近春节的一天上午,接到一通自称是附近某大型科技公司行政助理的电话。对方称公司要举办年终答谢宴,预订 50 桌高标准宴席,餐标不菲,时间就定在除夕夜前三天,让李老板尽快准备菜单。李老板一听喜出望外,这可是笔能让餐厅过年期间营业额大幅提升的大生意。
没过多久,“行政助理”再次来电,说公司高层指定要用一款进口高档红酒,为了保证品质,希望李老板从他们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处采购,并给了联系方式。李老板联系“供应商”后,对方表示这批红酒需全款预订,且由于临近年关货源紧张,要尽快付款才能保证按时到货。李老板看着手中的订餐合同,想着大公司不会有假,便毫不犹豫地向“供应商”转账 5 万元。
可转账后,事情却急转直下。无论是“行政助理”还是“供应商”,电话都再也无法接通,李老板察觉不妙,赶忙派人前往科技公司核实,却被告知公司根本没有预订过宴席,也没有这位“行政助理”。那笔 5 万元的购酒款打了水漂,李老板不仅年夜饭预订的食材准备受阻,还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整个春节假期过得愁云惨淡,餐厅的声誉也受到不小影响,年后生意一度冷清。
[案例二]
张女士经营着一家主打特色私房菜的小店,以精致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某天,她在微信上收到一个添加好友申请,对方备注是某事业单位后勤负责人,想为单位员工预订 30 份豪华年夜饭套餐,作为福利发放。张女士通过好友申请后,对方详细询问了菜品内容、价格,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与专业度,很快就敲定了订餐细节,并通过邮件发来一份正式电子合同,合同盖有单位公章扫描件,看起来毫无破绽。
按照合同约定,张女士需支付 2 万元定金到指定账户,以确保食材采购能按时完成。张女士虽有些犹豫,但想到有合同保障,且对方身份可靠,还是转账了。然而,定金转过去没几天,到了约定的食材筹备沟通时间,张女士却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再打对方电话,显示已停机。她心急如焚地拿着合同前往该事业单位询问,单位工作人员查证后告知,公章系伪造,他们并未有此订餐业务。张女士这才意识到遭遇诈骗,2 万元定金对于她这家小店而言不是小数目,春节前的备货资金瞬间少了一大截,无奈只能缩减菜品规模,许多老顾客因年夜饭预订体验不佳,后续也渐渐流失。
三、防范要点:练就火眼金睛,守护财产安全
1. 核实身份是关键:
当接到大额订餐订单时,千万不能被喜悦冲昏头脑。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比如拨打企业公开的办公电话,而非对方提供的私人号码,向企业总机或人力资源部门询问是否有订餐需求及联系人信息;若是政府机关单位,可联系相关部门办公室进行确认。对于通过微信、QQ 等社交软件联系的,查看对方是否有实名认证,朋友圈、空间动态是否与所声称身份相符,如自称企业员工却毫无工作日常分享,只有寥寥几条广告动态,就需格外警惕。
2. 拒绝私加“供应商”:
正规企业单位订餐极少会指定单一供应商让商家采购特殊物料,即便有特殊要求,也会允许商家自行按照标准采购。一旦对方急切要求必须从其指定渠道购买高价酒水、食材,基本可判定为骗局。若商家对所需物料不熟悉,可自行多方询价,联系正规批发商、经销商,对比价格与质量,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推荐的“独家货源”。
3. 审慎对待合同与付款:
电子合同虽便捷,但易造假。收到合同后,仔细审查合同细节,除查看盖章签字是否真实外,注意合同中的收款账户信息,是否为对公账户且与合同主体单位信息一致。若对方要求将定金、货款转至私人账户,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坚决拒绝。如有可能,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对合同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把关,在未完全确认订单真实性前,绝不轻易转账付款。
年关是团圆欢庆的时刻,也是诈骗分子活跃的高峰期。每一位商家在忙碌筹备节日生意的同时,务必绷紧防范诈骗这根弦,对“订餐大单”骗局多一分了解,多一分谨慎,不让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只有大家都提高警惕,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安心迎接每一个祥和的新年。让我们携手共筑反诈防线,守护好岁末年初的商业安宁与繁荣。
来源:防骗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