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的识别与急救
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健康素养
获取完整课件,请移步至文末
Ⅰ度烧伤 | Ⅱ度烧伤 | Ⅲ度烧伤 | |
损伤情况 | 伤及表皮 | 伤及真皮深层 |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达皮下、肌肉、骨骼等 |
症状表现 | 局部皮肤发红 | 水疱破裂后可能会有液体渗出 | 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 |
疼痛 | 有轻度疼痛 | 疼痛感明显 | 疼痛感可能减少,因为神经末梢可能被破坏 |
水疱 | 通常不出现水疱 | 皮肤表面出现水疱 | 无水疱 |
立即冰敷:使用冰块直接敷在烧烫伤部位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加剧,因为冰块的低温会使得血管过度收缩,反而影响伤口愈合。
涂抹牙膏、酱油等:这些物品并无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引起感染,并且凝结粘连伤口会增加医生处理创面的难度。
挑破水泡:烧烫伤引起的水泡是皮肤的天然屏障,挑破水泡会增加感染风险,应由医生在适当的时候处理。
立即脱去衣物:在烧烫伤发生后,应避免迅速脱去衣物,因为粘连的衣物可能会撕裂新生的皮肤,加重伤情。正确的做法是在冷水冲洗下用剪刀剪开衣物。
自行使用药物:随意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甚至破坏创面,影响医生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忽视疼痛管理:烧烫伤可能会引起剧烈疼痛,适当的疼痛管理是必要的,但应避免使用有色药物,因为这可能会干扰医生对伤口的评估。
不重视降温:烧烫伤后应该尽快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以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损伤。
不恰当的覆盖:使用不适当的材料覆盖伤口可能会导致感染或粘连。应使用无菌、不粘连的敷料。
延迟就医:烧烫伤后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而不是自行在家处理,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的烧烫伤。
不预防低体温:对于大面积烧烫伤的患者,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可能会导致低体温,引发生命危险。
使用食器具时要小心,如打开热煲盖时要避免被蒸气烫伤,煲柄和煲咀要向内放,避免碰翻,使用会发声的水煲以防煲干水。
拿取或运送器皿时,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品,使用隔热手套或毛巾来隔热。
使用家庭电器时,确保电器符合规格,接触电掣时手部保持干爽,避免超负荷使用同一插头,及时更换破旧电器。
储存及使用易燃物品或家用化学物品时,不要将其放在火炉附近,使用化学物品时应配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并保持面部和眼睛与化学物品的距离。
沐浴时,应先放冷水再加热水调节水温,使用热水袋时注意不要过量,并确保无漏无破裂,使用前加上袋套。
对于儿童,家长应加强监护和教育,让孩子远离热源,不要把高温液体或物品放在孩子容易触碰的地方,使用电取暖器时远离孩子或加围栏,教育孩子认识火、热、电的危险性。
老人烧伤预防,正确使用热水袋、暖手宝等,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艾灸、拔火罐等理疗需谨慎。
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避免高温液体直接接触皮肤。
小儿烧伤预防,加强对孩子的监护,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热源,如热水瓶、电饭锅等,同时教育孩子了解烧烫伤的危险性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 《烧烫伤的识别与处理》 |
授课对象 | 非专业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工作者、学校教师、企业员工、普通市民等。 |
课时数 | 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
授课方式 |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际操作演练 |
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 1.使学员了解烧烫伤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
2.掌握烧烫伤的初步急救措施。 | |
3.增强学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 |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预计时间) | 理论讲解(1课时) |
烧烫伤的分类和识别(15分钟) | |
烧烫伤的急救原则(15分钟) | |
问答环节(15分钟) | |
示范教学(1课时) | |
正确处理烧烫伤的示范(20分钟) | |
演示使用急救包中的物品(15分钟) | |
问答环节(10分钟) | |
小组讨论(1课时) | |
分组讨论烧烫伤急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0分钟) | |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15分钟) | |
教师点评(10分钟) | |
实际操作演练(1课时) | |
学员分组进行烧烫伤急救模拟演练(30分钟) | |
教师点评和纠正(15分钟) | |
重点和难点 | 重点:烧烫伤的识别和初步处理方法。 |
难点: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应用急救知识,尤其是在紧张的急救情境下保持冷静。 | |
教学设备 | 多媒体投影仪 |
急救包(包括消毒液、纱布、绷带等) | |
模拟人或假人模型 | |
教学PPT | |
参考资料 | 《红十字会急救手册》 |
红十字会官方网站上的急救指南 | |
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急救知识宣传册 | |
相关医学教材中关于烧烫伤处理的章节 | |
附加说明 | 请学员穿着适宜操作的服装。 |
请确保所有教学设备在课前经过检查,处于良好状态。 | |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学员的操作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