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上网查资料,读到一篇“旧闻”。
这篇旧闻,源自2004年7月16日《海峡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这篇报道的内容大致如下:
1996年,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塑像,落成于福州仓前公园。
“原立于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
2002年,公园改建,这座塑像被拆除。
“在距仓前公厕不到10米的一个角落里,塑像残部静静躺着,看了让人揪心。”
“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
“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
“因为上厕所要花3角钱,所以许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
对于记者的采访,“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
“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原来的塑像显得旧了,不好看。”
“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没有多大价值,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
“重塑林觉民的塑像并不要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
看着记者现场拍的照片,我久久无语。
1976年,读高中那年,我第一次听到林觉民的名字。
记得有一天下午,语文老师姚老师,拿了一本“文革”前的课本,在课堂上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
他一边读,一边讲解。
他的声音跌宕起伏,饱含感情。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读到最后,他不禁哽咽。
那一刻,整个教室,寂静无声。
从此,林觉民的名字,就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何为奇男子?
何为伟丈夫?
何为真正的贵族?
不就是像林觉民这样大写的人吗?
旋律如泣如诉,不禁想起了郁达夫为纪念鲁迅写过的一段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
Barber-Violin Concerto Op.14-2
所属专辑 2015年中国爱乐乐团-音乐会(十一)
唱片公司 美力星空
作曲 美国作曲家 塞缪尔-巴伯
Samuel Barber 1910-1981
小提琴 中国小提琴家 宋晓晨
管弦乐 中国爱乐乐团
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2000年成立
指挥 美国指挥家 菲利普-赖斯
Philip Rice
图片来源相关新闻报道,200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