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试油试采分公司的
大庆油田射孔工艺工业遗产
入选2024年度黑龙江省工业遗产
这是我国第一个
以石油行业独立工种
技术发展和队伍发展为内容的
历史展示厅
今天,讲讲它的故事——
千金不换铁门槛
始于足下一公分
射孔中队计算组第一任组长
赵福群
从事计算工作17年
累计计算校深3000口井
累计148万个数据无差错
卡出100多个质量隐患
避免多起质量事故的发生
被原钻探指挥部誉为
严把质量关的“铁门槛”
继他之后,涌现出
陈国华、赵万荣、罗梅、赵艳
一代又一代的
“铁门槛”精神传承者
1963年6月14日凌晨
射孔中队助理技术员
金世英
接到大队转来的一份测井图
他认真查对后发现
图上标的井口四通高度是43公分
比惯常高度少1公分
射孔精度虽然允许有一定误差
但金世英却决不允许
他带上图纸和卷尺
跑了6家单位
询问了9个人
又徒步赶到井场实地测量
最终确定数据应为44公分
就这样,他连续工作30多小时
往返40公里
最终消灭了这1公分的误差
1963年11月16日
《战报》头版刊发《一公分 见精神》
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
亲自接见金世英并给予高度赞扬
“一公分”精神
自此成为几代射孔人的精神宝藏
筚路蓝缕三件宝
与时俱进四队人
大庆油田射孔工艺工业遗产
坐落于试油试采分公司
射孔大队射孔四队院内
这里是“一公分”
“铁门槛”精神发源地
是大庆油田唯一的
“感动油田”集体
是全国最大的
射孔爆破器材装配基地
2021年
作为大庆油田和集团公司
唯一一家单位
被全国妇联授予
“全国巾帼文明岗”
会战初期
射孔深度采用人工绝对深度定位
“麻绳、尺子加剪刀”
就是当时的射孔三件宝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钻井完井作业处射孔中队
荣获“钢铁单位”
“五好标杆队”荣誉称号
如今,射孔四队
进一步传承发扬
“一公分”“铁门槛”精神
将射孔文化
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度融合
形成“金钥匙”文化
为新时期射孔四队铸魂育人
忆昔时鸟枪换炮
看今朝决胜千里
1969年
SQ-691型半自动射孔取心仪
研制成功
于1971年在大庆油田全面推广
其具有连续跟踪记录
自动定位功能
保障了射孔深度的准确定位
实现了射孔人让“炮弹长眼睛
油层会说话”的夙愿
1999年7月
模拟信号技术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大庆油田射孔全面进入数字时代
历经数十年发展
从“麻绳、尺子加剪刀”
到SQ-691型半自动射孔取心仪
从尺子、算盘、铅笔、钢笔
到现代化计算机设备
从60年代的有枪身射孔器
到新时期射孔阶段的射孔器材
射孔技术不断更新迭代
今年8月
射孔施工远程测控技术研制成功
数据延迟时间小于150毫秒
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带来射孔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数智试采”建设大有可观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为大庆油田射孔工艺工业遗产
点赞
文字丨宋志垚
素材丨刘 颖
责编丨杨 雪
审核丨景熙文 焦蕾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