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对话】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落松地里谈“初心”

政务   2024-09-10 14:58   云南  



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的落松地村,20世纪50年代时曾是当地集中收治麻风病人的地方。1986年,刚满20岁的农加贵来到这里,成为村里唯一的小学教师。38年来,他先后带出12届学生,帮助116名孩子走出大山。

农加贵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今年9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2人名单,农加贵名列其中。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一起走进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的心路历程。

农加贵在给学生上课

当时您为什么会来落松地当老师?

农加贵:因为家庭贫困,高二时我就辍学在家。当时我的一个叔叔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他推荐我去“那个村”当代课老师。当时落松地村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村民们只会喊“那个村”,甚至直接称呼“麻风村”。我一开始并不想去,但是叔叔劝我先去看看。

第一次到那里,8名家长送来12个孩子。当看到村民们因为疾病导致的身体残疾时,我害怕得掉头就跑。当时驻点的一位医生拉住了我,他说:“这些小孩子大的都有12岁了,你走了谁给他们教书?”当时家长和学生就站在离我们三四米远的地方,默默地看看我。期待的眼神,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最终我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

农加贵在认真备课

听说“落松地”村的名字是您取的,为什么您会取这个名字?

农加贵:1992年,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小升初考试,当时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表,要求填家庭地址。我想如果学生们填了“麻风村”,那一定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们,我就跟当时的村长商量说取名叫“落松地”。

取这个名字,一个原因是当时村民们种了很多花生,当地把花生称为“落松”,“落松地”说明我们这里是一个能种出花生的地方。另一个原因是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落花生》,我当时教这篇课文时就受到启发:花生的外表虽然不好看,但是果实的味道很美、也很有用。我就想到这里的村民们,虽然有的人有身体残疾,但他们都很善良,很支持学生读书。所以,我便给这里取名“落松地”,希望能够激励村民和学生,也希望外面的村民能够因为这个名字而接纳我们。

农加贵(中)和孩子们玩游戏

坚守落松地小学38年,什么事情最困难?

农加贵:最困难的事情还是解决第一届毕业生的升学读书问题。1992年,第一批12名毕业生参加小升初考试,全部超过了划片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高兴之余,我又担心,如果中学知道了我们的“真实身份”,会不会拒绝孩子们入学。于是,在假期期间我多次到教育局沟通毕业生的升学问题。教育局的领导也很支持我,但也说出了顾虑:想要中学接纳他们,就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健康的。为此,我又带着学生们到广南县皮肤病防治管理站进行健康检查,最终确定每个孩子都是健康的。

新学期开学,学生家长委托我带着12名学生到广南县第五中学报到。到校后,我把他们分别送到新班级,为他们铺好床。但孩子们不愿意待在宿舍,而是一个个跟在我身后。当我办完最后一名学生的入学手续要离开时,几个年纪稍小一点的学生跑过来抱着我的腿,随后年纪稍长的学生也跑过来抱着我,学生们在校门口抱头痛哭。我反复劝了半天,他们才愿意回到学校。在一个人从县城走回落松地的路上,我既开心于他们终于走出了大山,又揪心于今后照顾不了他们,内心五味杂陈。
值得高兴的是,这批学生很听话,读书也很争气。他们全部完成了初中学业,其中有2个还考取了中专,后来还考上了大学。38年来,落松地村全部孩子都读了书,这是我很骄傲的事情。这些年来,村里共有116名学生走出大山,成为教师、警察、医生、公务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农加贵(前排左二)与落松地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一师一校30多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农加贵:还是因为村民,他们真的太需要学校、需要老师了。1999年,我通过进修考试转为正式教师以后,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的领导想把我从落松地小学调到坝汪完小。只要调出,不仅学校离家近了,教学条件好了,工资也更高了,但是要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学校,我很舍不得。落松地村的老村长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找到我说:“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希望你能出去,村民那里我会帮你解释,但学生还是需要你亲自去告诉他们。”就这样,我回到学校,想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在课堂上,当我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全班的学生都沉默了。安静了一会儿后,班长就问:“老师,不走行不行?你还会不会再回来看我们?”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简单地说了几句就离开了教室。

走的时候,天上下着大雨,学生们都跑回了家。我原本以为他们一定是因为难过回家了,但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去以后便和家长一起披着雨衣、打着雨伞,赶来学校送我,有些没有雨衣雨伞的村民甚至顶着肥料袋赶来。大家说可能从今以后就见不到我了,一定要送我这一程。大家一路走一路哭,最后分不清大家脸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就这样,大家一直送了我三四公里的山路,把我送到新的学校。后来,在村民的持续请求下,我在坝汪完小只待了一个学期就又回到了落松地小学,一直工作到现在。

农加贵(中)在落松地村民中走访了解情况

村民离不开你,是不是你也离不开他们?

农加贵:是的。给你讲个例子。当时落松地村民享受着每个月35元的国家补助,为了让我留下来,全村人每月从他们的生活费中节省出35元钱,拿给医生用高压锅消毒以后再转交给我,只为我能安心地留在村里教书。

2020年,落松地小学迎来一位新老师。4年来,您是如何做好传帮带的?

农加贵:2020年,我们广南县招聘了一批特岗教师。当时我受邀去给他们作讲座,大家都觉得落松地小学真的了不起。之后,来自昆明寻甸的朱丽丹老师决定选择落松地小学。我当时曾打电话把学校的情况告诉她,让她自己考虑一下再作决定。后来,她悄悄地来到学校,并最终选择了留下来。

四年来,朱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在此期间,我还介绍她入了党。作为她的入党介绍人,在谈心谈话时我曾问过她一个问题:“如果以后有机会出去,你想不想出去?”她告诉我说:“如果这里最后真的没有学生了,不需要我了,那我还是会出去。但只要这里还需要我,我还是会留下来。”
在朱丽丹老师身上,我能看到我们年轻一代教师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农加贵给年轻教师作讲座

这些年来,您收获了诸多荣誉。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荣誉的?

农加贵: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越来越关心、关注我们落松地小学,学生的就学条件不断改善,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我们来说,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继续奋斗。如果“躺平”在荣誉簿上,那永远走不出大山,永远无法取得新的成绩。

今天是教师节。对年轻老师,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农加贵:平时我也会跟朱老师以及一些年轻老师交流。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只要你下定决心去解决这些困难,困难总会解决的,无非是快一点、慢一点而已。归根结底,还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而出发,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云岭先锋全媒体记者:李宏刚 通讯员:徐丽芳/文

(图片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来源:云岭先锋


编辑:李敏 谭江华

云岭先锋
这里有党建权威资讯,专业政策解读,七彩云岭文化,先锋模范人物。从现在开始,看资讯、读政策、品文化。积极参与互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新的学习体验,尽在云岭先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