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夏天,我初次踏入花土沟。这里位于青海柴达木之西“本无春”的最西端,是海拔3000米、无鸟无草、风吹石头跑的戈壁大漠,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老赵开着那辆破旧的皮卡早早地等在停车场,远远瞧见我就挥起了手。他依旧那般热情。回驻地的途中,他一边开车一边为我介绍花土沟的风土人情。车子在颠簸的路上行驶,他的眉毛和嘴角也随之舞动起来。一到驻地停好车,他直接背起我那沉重的挎包,迈向已收拾妥当的屋子。虽说只有二十几步台阶,可轻装上阵的我依然爬得气喘吁吁。正当我喘着粗气被老赵嘲笑时,窗台上的一抹黄色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大约20厘米高的植株,一簇簇金黄色的小花堆积成伞状,宛如婴儿般被托举在错综复杂的茎秆之上,美极了。这黄花不像平原上绽放的花朵那般张扬,小巧却不失大气,素雅而不失妖娆。青海的阳光并不柔和,穿过玻璃,刺痛着皮肤,透过一丛丛小花的间隙,散射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老赵看着我说:“这叫黄花补血草,有个近似的品种叫勿忘我。花期长达半年,耐得住高温,更耐得住寂寞。在花土沟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也就能种点这种生命力顽强的花了。”
眼前的花和老赵的话,使我不禁想到奋战在海拔3000米高原上的石油人。他们同样平凡、孤独且顽强,将爱与汗水都留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在这一望无际的高原上,点点红色散布在漫山遍野之间,日复一日地劳作着。他们的脸上布满了风雪与岁月的痕迹,可他们爽朗的笑声充斥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观众的喝彩,但他们以质朴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适应了一天后,我随车进山勘察电路,目的地是几十公里外英雄岭的一个井场。这个项目是全国超高海拔电驱压裂的首次尝试,对于我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颠簸的路面让我无暇思索,漫天的飞沙被我们甩在车尾。车子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千沟万壑的山间小路上狂奔,不时还夹杂着几声刺耳的刹车声。身体随之上下跳动,还没坐稳就又被颠了起来,五脏六腑翻江倒海。
一个半小时后,车在一个颇为空旷的井场停了下来。仅有的4个井口整齐排列。风孤独地吹过,卷起阵阵浮土。风是这里永恒的行者,带着高原特有的凛冽与干燥,穿梭于黄土之间。风“井”之间还有身着红工衣的我们,还有远处山坡下的那一抹抹金黄——我们再度邂逅了那黄花补血草。这无垠的大地上,阳光炽热而明亮,空气在微微颤抖,带着花土沟独有的热烈与激情。就在这片被阳光拥抱的广袤之中,平凡的黄色花朵全力绽放。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这首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不经意间浮现于我的脑海。我心中之花不正如这金沙浩瀚般傲然闪烁,绽放得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吗?
在平凡的日子里,黄花静静地讲述着生命的故事,不张扬、不炫耀。它默默地在自己的角落,用最诚挚的方式绽放,也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傍晚,万籁俱寂的花土沟又起风了。花土沟的风强悍却也深情,吹落一天星花、万里云锦。这里的花、这里的人、这里的采油机吹进了我的梦里。
作者:李昀泓
单位: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
★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总 编:徐恩宏
主 编:罗永华
责 编:高 超 梁红梅
审 读:马启航
小 编:张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