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舍,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tuó):口袋的一种。
4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必敬必戒( ) (2)威武不能屈( )
(3)属吏咸伏谒( ) (4)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
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51.根据【甲】文段可知孟子提出,关于大丈夫修身之道在于遵循“仁”“礼”“义”的道德规范,他在文中的具体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海瑞在民间人称“海青天”,根据甲、乙两文,结合当今时代,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①立。见冱云②驳③尽,太虚真气④如帐碧玉。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至乙夜⑤,帖悬天心。予喜方雪而望舒⑥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
【注释】①偶:双,成双,与“奇”相对。②冱(hù)云:寒云。③驳:消散,阴云散开。④太虚真气:太虚,指天空;真气,这里指空中大气。⑤乙夜:二更时分,夜间十时左右。⑥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后为月亮的代称。
5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是想到的意思,写出了月夜苏轼的孤寂之感。
B.“积水空明”中的“空明”,写出庭院中的积水在月光中被映照得空灵澄澈。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表转折,表明不寻常的是两个观景的“闲人”。
D.“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的“复”意为“又”,与“方”照应,写出了雪后见月的欣喜。
5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5.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称“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请结合甲文段的内容,分析苏轼为何被称为“乐天派”。
56.甲文段中的“水中藻、荇交横”和乙文段中的“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两位作者都用“错觉”来写月光,请分析此写法的妙处。
57.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由锅耳至特里①,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仆回顾主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于是,仆夫升车而坐。行数里,主人拥鼻微吟,仆夫执绥②鼾睡。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③以翻。众至,解勒断鞅,出马于辕,乃出主人于箱。
仆夫曰:“异哉,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曰:“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
(选自谢济世《梅庄杂著》,有删改)
【注释】①锅耳、特里:古地名。②绥:登车时作拉手用的绳子。③仄:斜,倾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是日,车在前
④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是以免于覆
B.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谢子闻之曰
C.平地自以为必不覆 以残年余力
D.不覆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甲】文中“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有何作用?
(4)【乙】文中的主人如何对待平地翻车这件事?两文揭示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
49. 谨慎 使……屈服 都 曾经 50.(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5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52.示例: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畏强权,廉洁奉公,秉公执法的官员。
【解析】4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2)句意为: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屈:使……屈服;
(3)句意为: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咸:都;
(4)句意为:胡宗宪曾经对人说。尝:曾经。
5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2)句重点词语:昨:昨天。闻:听说。为母寿:给母亲做寿。市:买。
5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景春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而后作者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他的论述和举例是含蓄而幽默的,说理却是深刻而尖锐的,其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需要通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来实现。
5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由《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具有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的精神;从“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可见海瑞刚正不阿;从“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栗,令老仆艺蔬自给”可见其清正廉洁;从惩戒总督胡宗宪的儿子一事,可见其不畏权贵,伸张正义。据此可知,像海瑞这样清正廉洁、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清官,同时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人就应该是老百姓心中的“青天”。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恐惧,他们平静的生活,天下战火就熄灭了。”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伏地通报姓名,只有海瑞长揖而礼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打开袋有金子数千两,收入到县库中,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53.B 54.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55.作者被贬黄州,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被贬黄州,无职无权,以“闲人”自称(自嘲、自慰、自解),所以是“乐天派”。 56.①甲文段作者错把月光下竹柏的影子当作水中藻、荇交横,不仅突出了月光的澄澈空明,还以动写静,将静谧的月景写得摇曳多姿;②乙文段中,室中人错以为雪光入室,不仅点明时令特点,更写出雪夜中月光独有的明亮与润泽的特点。
【解析】5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有误。在原文中,“积水空明”并不是指庭院中真的有积水,而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月光的清澈透明,就像是积水一样空灵澄澈。这里的“空明”是用来描绘月光的,而非实际的积水。
故选B。
5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相与步于中庭”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调整为“相与于中庭步”。
5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甲文中,即使他被贬谪,身处困境,他仍然能够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他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反而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转向了与朋友的交往。他对月色的欣赏,对竹柏的描绘,都表现出了他热爱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找寻乐趣的特点。他自嘲为“闲人”,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悲哀,反而显示出了他的豁达和乐观。他能够以一种超脱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遭遇,从而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因此,他被称为“乐天派”。
56.本题考查写法的作用。
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可知:甲文作者错把竹柏影子当作水中藻、荇交横,不仅突出了月光的澄澈空明,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月光的清澈透明,而且通过以动写静的方式,将原本静谧的月景描绘得摇曳多姿,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结合“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的意思“有一轮明月,它大小像盘子,色泽像白银,稳稳地照着东方,碾着碧玉般的青天上升,看不见轮辙的痕迹”可知:乙文中,室中人错以为雪光入室,这一错觉不仅巧妙地点明了当时的时令特点——雪夜,更为重要的是,它突出了雪夜中月光独有的明亮与润泽的特点。月光的明亮程度足以与雪光相媲美,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而“润泽”一词则描绘了月光在雪夜中的温润柔和之感,使得月光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通过这一错觉手法的运用,作者成功地将月光的美妙之处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雪夜月光的独特魅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刚刚入夜,有白色的光影映入室内,室内的人都说这是雪光照射进来,于是又开了门,几人结伴站在一起(赏雪),看见寒云散尽,天空像碧玉制的帐子一样笼罩着(大地)。有一轮明月,它的大小像盘子,色泽像白银,明亮地照着东方。(像车轮一般)辗着碧玉般的青天上升,看不见轮辙的痕迹。到了二更时分,(月亮)粘挂在天空中央。我很喜爱这刚刚下雪而明月又升起的景色,于是就和朋友出了大门尽情观赏。
57.(1) 被选拔,被任用 通“横”梗塞,不顺 这 翻车
(2)D
(3)从国家内部和国家外部两方面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从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分论点,与甲文第一段中站在造就人才的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的分论点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最终自然得出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主人对平地翻车这件事进行思考并理解。两文揭示了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的道理。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举:被选拔,被任用。
②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句意:这一天,车在前行。是:这。
④句意:高岗上没翻车,在平地上却翻车了。覆:翻车。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介词,从/介词,在;
B.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
C.与“为”连用,认为/动词,凭借;
D.都是连词表转折,但;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为: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 乐。此句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进而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乙】文“由锅耳至特里,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里,路始平。于是,仆夫升车而坐。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以翻”“主人曰:‘高冈防其覆,是以免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可知,乙文段重在记叙,通过讲述车夫没在高冈翻车却在平地翻车的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险要处,人们谨小慎微反倒安全;平顺处,麻痹大意,容易出事故的。【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论述深处忧患和逆境才能长足发展的道理。据此可知,两文共同揭示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乙】从锅耳到特里,道路非常崎岖不平。这一天,车在前行,主人正襟危坐,车夫扶着车辕慢慢地走。走了数十里,道路变得平坦了,车夫回头对主人说:“下一段路不用牵着走了。”于是,仆夫坐在车上,主人扶着横木眺望。又走了几里,主人睡着了,车夫也拉着缰绳打起盹。不久,车子左边出现一棵枯树根,右边出现一块大石头,车子倾斜之后就翻了,马躺倒在地上,不停地踢腿,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车夫伸长脖子站在车辕外。人们上前,解开笼头,弄断皮套,把马从车辕里拉出来,又把主人从车厢里扶出来。
车夫说:“奇怪啊,高岗上没翻车,在平地上却翻车了。”主人说:“应该是这样,在高岗上小心谨慎,所以不会翻车;在平地上,以为不会翻车,难免会翻车!”谢先生听说这个事情后说:“说得好啊!仅仅赶马车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