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揭阳过大年 | 一篇攻略通玩“小狮女”林熙悦的家乡揭阳古城!旅游推荐路线必打卡
旅行
2025-01-29 18:54
广东
这个春节,玩转“小狮女”林熙悦的家乡揭阳古城,看这篇就够了!
“小狮女”林熙悦来自广东揭阳,2024年春节林熙悦在榕城路边舞狮,偶遇一支专业舞狮队路过为她敲锣擂鼓,呐喊助威。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至此,“小狮女”林熙悦成为揭阳市民喜爱的非遗传人。今年春节,林熙悦登上《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歌曲《登高》。第一站:进贤门城楼(穿过城门,不论是学业、事业抑或是爱情,来年都能更上一层楼。青砖灰瓦,处处透露出历史的痕迹)第三站:榕城区博物馆(“凹”字形二层木楼,是一座精致、古朴的书斋式建筑)第四站:双峰寺(“双峰晚钟”在日落时分非常好看,夜景更是一绝)第六站:打铜街(寻常巷陌依旧,当年的古建筑依旧散发时代魅力,傲立在此处)第七站:石狮桥(看“金狮爷”行“彩桥”讨“彩头”)第八站:榕江西湖公园(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非常出片,落日时分水天一色,落水杉惹人打卡)
进贤门城楼夜景。陈憧炜 摄
进贤门城楼是揭阳市的标志性建筑,具有4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进贤门城楼具有独特的三层八角攒尖琉璃顶楼阁结构。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亭式建筑,飞檐翘角,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该城楼寓意“增进贤士”,是揭阳古城的重要地标。明清时期,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清晨破晓时,更夫吹响号角,角声随风传播,唤醒城民。此外,进贤门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地方官员上任、喜结连理以及学生升学等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寓意获得好彩头。揭阳学宫。陈憧炜 摄
揭阳学宫原称“揭阳孔庙”,又称“文庙”“红学”,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该景区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于1987年重修,是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是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揭阳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现存总面积2002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的最大规模府、县级孔庙,仅小于山东曲阜孔庙位居第二位,在同类古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在华南地区则可称冠。揭阳学宫自宋至清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为揭阳赢得“文化之乡”美誉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揭阳城隍庙。陈憧炜 摄
揭阳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目前广东省内已知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传统形制及工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也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0月,揭阳城隍庙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隍庙。城隍庙的庙宇为殿宇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设计上,主体建筑大殿为悬山顶设计,面宽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构,巧妙融合了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除了建筑之美,揭阳城隍庙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庙里的楹联、匾联、灯橱联等,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和楹联艺术之妙,字字珠玑。开放时间:7:00-17:30(逢农历初一、十五,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22:00)
榕城区博物馆(百兰山馆)。图源揭阳发布
榕城区博物馆是揭阳市的一座国有博物馆,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观音仔街百兰山馆。博物馆所在建筑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兰山馆,是清末洋务大臣丁日昌于同治十年(1871年)所建的藏书楼。榕城区博物馆通过图片、浮雕、实物、多媒体等多元化的陈列形式,展示了榕城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馆内陈列的展品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青铜器、唐宋明清历代瓷器,以及砚台、字画、铜镜、钱币等,展示了揭阳榕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民间工艺。
上午:9:00—11:30(11:00后停止入馆)下午:15:00—17:00(16:30后停止入馆)
双峰寺夜景。张冰纯 摄
揭阳的双峰寺,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由法山禅师创建的双峰寺可追溯至宋朝绍兴十年(1140),历经多次迁建,最终落户揭阳。即使夜幕降临,古寺仍是游人如织。如今双峰寺是揭阳佛教的中心,属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揭阳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伴之钟鼓声声,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之际,别具一番情趣,故有“双峰晚钟”之称。于是“双峰晚钟”也称为揭阳古八景之一。走进双峰寺,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古香古色的年代,寺庙建筑群外观和整体布局以宋代风格为主,融合潮汕地区特色,建筑风格庄重大气,与佛教的庄严朴素相得益彰。随着夜幕降临,双峰寺呈现灯火辉煌的景象,双峰宝塔(圆通宝塔和琉璃宝塔)被金黄色的景观灯点缀。在景观灯多方位、多层次的照耀下,圆通宝塔和琉璃宝塔如金塔一般,矗立在揭阳古城之中,流光溢彩之间更显高大、庄严。1月26日至2月12日期间,10:00至次日凌晨1:00
石狮桥。沈绵钺 摄
石狮桥名冠全城,又名北滘桥,是揭阳榕城的名桥之一,位于榕城西马路尾。它始建于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至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石狮桥的得名源于桥东端的一尊石狮,这尊石狮被视为镇煞之物,用以化解龙气的冲力,保护当地百姓。石狮桥不仅是揭阳的交通要道,也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六期间,石狮桥都会成为“行彩桥”活动的中心,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行彩桥”是揭阳地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其中榕城的“行彩桥”最为著名。该活动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平安的祈愿,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祈福、求祥的民俗活动。在“行彩桥”过程中,人们会采摘桥头的榕枝竹叶,带回家中插在门楣或香炉上,寓意顺利、健康和平安。此外,摸石狮也是“行彩桥”的重要环节,人们相信摸石狮的不同部位可以带来不同的祝福,如“摸狮头,富雅贤”“摸狮嘴,大富贵”等。2007年,“榕城行彩桥”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揭阳春节习俗”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月十一开始行彩桥,也叫“行头桥”:作为活动的开端,人们认为这一天行彩桥最能带来好运,因此最为热闹。正月十五“行二桥”:这一天正值元宵节,活动内容最为丰富,包括舞狮、放电影、演纸影戏等。
一座城市总有这么一条街,留存着一座城市的过往。揭阳古城的打铜街,如同上海的十里洋场、广州的沙面租界,虽不及它们一样为许多人所知,却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打铜街位于揭阳古城中心,南衔新溪桥,北接石狮桥,延伸至思贤路,古时水陆交汇,交通便捷。走在打铜街,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物矗立两旁,一间间统一整齐的商铺是历史繁华的见证,彰显着这里曾是一条名噪一时的商业街,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尽管街道地处老城区深处,道路狭窄,但穿梭的人流不止,电影《阿嬷的情书》也曾在这里取景。
中山路夜景。陈憧炜 摄
中山路的骑楼式建筑是其显著特色,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中西合璧,沿街的商铺散发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繁荣的商业文化气息。中山路骑楼式建筑与打铜街、西关路的骑楼建筑连成一线,总长约2000米,范围集中,规模壮观。为了迎接春节,中山路进行了整体装饰升级,沿街老建筑纷纷亮起迷人的灯光,营造出喜庆新春的氛围。
揭阳西湖公园。林小昭 摄
榕江西湖公园位于榕城西南,距离中山路步行仅700米的距离。傍依榕江南河,园区内有九曲桥横架于西湖之中,由亭向左右伸展,如龙卧波,桥下游艇穿梭,波光粼粼,是拍照留念的绝佳位置。另有双层湖心亭,静坐其中,仿佛穿越时光,江南风韵尽显,不必到杭州西湖,在榕江西湖也能感受到“烟雨江南美如画,人间盛景自春来”的意境。2025年1月1日,经过修缮的榕江西湖公园重新对外开放,承载了揭阳几代人的记忆,不少人儿时春游的好地方再次勾起大家的记忆,成为热门打卡地。因而,在市区众多景点中,西湖公园是最让人有亲切感的一个。
发现揭阳
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