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总台蛇年春晚的英歌舞 竟也与蛇有关?

旅行   2025-01-30 20:37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英歌舞,是一种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融合武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昨晚(28日),来自广东潮汕的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英歌舞这个名字,更加家喻户晓。然而,你知道吗?在英歌舞的诸多元素中,蛇,竟然“稳坐C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来自各行各业,春晚上的这支队伍表现亮眼


在蛇年春晚舞台上,融合非遗、武术、舞蹈、流行音乐等多种元素在内的《潮起舞英歌》惊艳全场,参与演出的,就有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说,他们通过总台《开门迎春晚》节目登上蛇年春晚舞台,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35岁。
李俊浩收到蛇年春晚的邀请,我一开始觉得,在这里排练40多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我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有的是学生,有一些是做生意。跟大家讲了之后,当时有二三十个队员就直接把我围住,说能把这件事做好!当时我是被感动到了,我觉得是所有队员给了我信心,把英歌舞这种精神文化传承好,让全中国、全世界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


舞台上,“中华战舞”的精气神,酣畅淋漓地展现在全国观众眼前。他们手持英歌锤,踏着流行音乐的节奏,整齐的踏步声、扣棒声、喝叫声响彻四方,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李俊浩说,为了让队员的动作能够丝毫不差地与音乐节奏相统一,他几乎每晚都要给队员们“考试”,动作和队形设计改了又改,最终,才让这一融合着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节目得以完美呈现。
李俊浩:来到这个舞台,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创新,首次与流行音乐结合,以前都是打着锣鼓,跟着节奏打,但现在不是,是跟流行音乐。我们精确到每个动作,每个大动作一定要卡到重拍,慢一点都不行,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我们把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展现在春晚舞台,包括有我们潮绣的服装,这是非遗该有的东西,我们要把它展示出来。
他们,是“梁山好汉”,也是“热血青年”
5岁习拳,9岁入英歌队,16岁开始“跳头槌”,李俊浩说,自己人生的四分之三都和英歌舞有关。十多年前,他开始汇聚起家乡各行各业的“热血青年”,成立了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如今,在广东省普宁市里湖镇富美村,只要他在群里喊一声,队员们就汇聚在祠堂前,进行训练。
21岁 仓库配货员 郑金展:我扮演的是“豹子头”林冲,曾经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杆红缨枪是他最大的特点。
14岁 学生 邱骏庭:我是“船火儿”‌张横,我的水上功夫很厉害!
16岁 学生 黄贤森:扮演的是“活阎罗”阮小七,性格豪放,仗义执言。
18岁 学生 陈子聪:扮演的角色是武松,我觉得武松正义、勇敢!
17岁 学生 蔡钦锐:我扮演的是孙二娘,是梁山三女将之一。


击打、跳跃、旋转,一个个鲜活的水浒角色,是英歌舞最大的特点之一。潮汕英歌舞主要取材于梁山好汉的故事,动作威猛阳刚,表演刚劲豪放,被称为“中华战舞”。每逢新春佳节或重大庆典活动,英歌舞都是普宁当地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李俊浩说,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简单、易学,是潮汕英歌舞打下群众基础的关键一招。
李俊浩:英歌舞总体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学到精,需要时间,还要保持一颗热爱英歌的心。我们的英歌队队员,平时白天各自忙各自的,在晚上训练。可以说,任何群体、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我们随时有一对英歌锤,就可以跳英歌。英歌舞表演的人数最少可以到8人,多至107人,按照梁山好汉的角色性格特点、造型,手持短棒,跟着锣鼓的节奏,特别有壮美阳刚的气息,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情斗志、英雄气概。
蛇年跳英歌,如此“恰如其分”
英歌舞是一种融合南派武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地,尤以潮汕地区最为兴盛。2006年,普宁英歌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一次击槌、每一步跳跃、每一声呐喊,都让观者无不感受到一股激昂澎湃的壮阔之美。李俊浩说,英歌舞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让他感觉,这条路,值得。
李俊浩:它取材于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时迁这个角色是在英歌舞中打头阵的,在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时候,作为一个探子,下山打探。他拿的一条布蛇,就是他乔装打扮为卖艺人手中的一个道具。蛇在潮汕地区,也属于比较吉祥的寓意。这么长时间来,我对英歌舞的感情越来越深,它起源于我国本土文化,你看这水浒的形象一亮相,应该说所有中国人心里都会觉得非常亲切,会有一种血脉共鸣。再加上我们现在不断在创新,包括形式、技巧、动作,以及服装和表演形式的创新,英歌舞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了。


全方位创新迎来关注度“井喷”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加入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行列中来,让英歌舞在保持其独特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动作套路、艺术呈现、视觉元素等方面都在不断推陈出新,既保留了英歌舞原有的非遗之美,又增添了现代观赏性的艺术魅力。李俊浩介绍,从2015年起,他就开始研究快板英歌的编排创新,为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李俊浩:英歌舞新动作的设计需要几个月的研究和打磨,去年我设计了一套动作,改了8版,不断优化、更新,尽量在呈现的时候就是一个完美的作品。我在研究新动作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些比如南枝拳、少林拳、太极剑的几种武术套路。像时迁的话,我们还加入了一些空翻特技、阵形变化,让整个场面更有视觉冲击力。一般英歌舞快板的节奏是一分钟最快130拍,我们富美青年最快能达到一分钟140拍以上。速度快的同时,我们也要求动作要到位、气势要足,做到快、准、狠。英歌服装我们已经改了第五版了,领口、袖口都加入了潮绣元素。现在短视频也很火,我们也自己学了视频剪辑,在网上已经发了几百个作品,有一些流量非常大。


去年四月,小女孩庄恩琪与英歌队员互动共舞的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爆红,吸引许多年轻人的关注。除了更加年轻态,英歌舞也在不断国际化。近年来,英歌舞走上国际舞台的消息频频爆出,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也多次受邀前往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演出。李俊浩说,从乡间舞向国际,再到春晚舞台,英歌传承正在年轻人的簇拥下,焕发新的生机。
李俊浩:前几年大家普遍对英歌舞不感冒,去外地演出的时候,我们画着脸谱,他们会觉得我们是唱潮剧的吗,或者是变脸的吗?我觉得英歌舞现在已经成为“国潮”的一部分,成为传统文化“出圈、出海”的代表之一,逐渐兴起了文化保护、创新发展的新热潮。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英歌文化中来,让我们的英歌越走越远。



来源:中国之声





发现揭阳
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