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在道德上有所作为,全社会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坚持道德实践的动力……”2024年12月27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振安南社区举办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好人讲堂”第四期,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分享了他50余年奉献爱心、捐款助人的事迹和其中的感悟。
今年74岁的刘乾坤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家庭,1988年从服役部队转业到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工作,退休前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1972年至今,他吃俭用,累计向慈善组织、受灾地区和各地困难群众捐款120多万元,保存的汇款回单有4000多张。2009年,刘乾坤荣获第二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刘乾坤回忆,他第一次“匿名”捐款是在1972年。当兵第3年的他,被任命为炊事班班长。有一段时间,他发现班里一名战士休息日频繁请假外出,到邮局给家里汇款。原来,这名战士的母亲患了重病,急需用钱。得知情况的刘乾坤很快以“战友”的名义,悄悄给这名战士的母亲寄去20元。“那时,我每月的津贴只有8元,20多元是我两个多月的津贴。”刘乾坤说,看到战友有难处,能帮就想多帮一把。
此后,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乌鲁木齐,刘乾坤一直坚持给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基金会、受灾地区等组织和个人匿名捐款,使用过的汇款人姓名有“红兵”“战友”“刘建军”“中国梦”……
虽然刘乾坤每次捐款都用化名,可身边许多人还是知道了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本不图名利的刘乾坤渐渐在乌鲁木齐出了名,2009年他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他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人。
自己省吃俭用,却拿出一腔热血和大部分收入奉献给社会,刘乾坤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也听到过质疑的声音,有些人曾问他,“即使掏空腰包也不可能帮助所有人,到底图个啥?”“自己并不富裕,收入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好吗?”“献爱心是好事,可为了公益亏欠家人,这样值不值?”……对于这些,刘乾坤觉得:“我的生活还过得去,看到别人有难处,能帮一个是一个。”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为发挥道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2023年4月,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以水塔山街道、苇湖梁街道为试点,成立了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陆续吸引38家爱心企业、9支志愿服务队伍加入并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扶危帮困、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与此同时,苇湖梁街道、水塔山街道也分别成立刘乾坤工作室宣讲志愿服务队、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
在第四期“好人讲堂”上,乌鲁木齐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刘春花从刘乾坤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刘乾坤工作室这个公益大家庭中的新成员。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已开讲四期的‘好人讲堂’成为传播‘好人文化’的新载体新阵地,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有德者受尊,有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更引领更多居民群众追随好人模范脚步,一起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水磨沟区精神文明创建指导中心主任朱青说,水磨沟区将持续发挥好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传播好人事迹、感悟好人精神、培育好人风尚,通过榜样的力量凝聚更多社会正能量。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