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CES展会上,边缘计算成为各大厂商竞相展示的重点,预训练设备在本地运行推理、硬件加速技术的多样化路径,以及基于合作伙伴和生态构建的全新边缘计算方案均引发了广泛关注。
我们将从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 边缘计算的硬件加速方法及其特点,包括各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路线;
● AI时代边缘计算的定位及企业机会,探讨企业在生态构建中的关键战略与边缘计算在AI时代的意义。
Part 1
● 硬件加速的多样化路径
硬件加速的多样化路径在CES展会上通过边缘计算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包括但不限于嵌入式NPU、专用协处理器、实时控制器(RTC)、AI加速MCU以及FPGA等多种方式。
例如,恩智浦(NXP)主推的eIQ Neutron NPU支持多模态计算,在特定的MCX、i.MX RT跨界MCU和i.MX应用处理器上实现了高达10,000次操作/周期的吞吐量,并通过eIQ工具包简化开发流程,特别适合时间序列应用如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监控。
◎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的Neural-ART加速器NPU作为STM32N6系列的核心组件,可实现高达600 GOPS的计算能力,结合ST边缘人工智能套件,适用于高性能推理任务,像复杂传感器融合。
◎ Synaptics的Astra平台则集成了RISC-V核心与定制引擎,借助Google MLIR框架支持模型转换和部署,其智能相机解决方案展示了低功耗高准确率的人脸识别与跟踪功能。
◎ 德州仪器(TI)展示了集成NPU的TMS320F28P55x实时控制器,用于太阳能逆变器电弧故障检测,体现了实时AI推理在提高故障检测效率方面的作用。
◎ 微芯科技(Microchip)利用AI加速MCU和FPGA展示了从水中触摸检测到卡车装卸区物体检测的多种方案,并通过与Edge Impulse的合作增强了模型部署的灵活性,共同彰显了边缘AI在工业物联网中的潜力。
● 不同路线的技术特点
◎ 嵌入式NPU,例如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的产品,凭借高效能与低功耗的特点,在传感器融合和实时推理场景中表现出色;
◎ 而像Synaptics的Astra平台这样的协处理器,则通过支持开放框架来兼容多种模型格式,为复杂边缘推理任务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 与此同时,MCU和RTC(如TI的C2000系列)结合AI推理技术,在工业与能源领域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其低延迟特性特别适用于关键任务场景。
◎ FPGA(如Microchip提供的解决方案)因具备可编程性而在高吞吐量的边缘任务中脱颖而出,并且通过与工具链(如VectorBlox开发工具)的集成简化了开发流程。
Part 2
边缘计算在AI时代的重要性体现在其低延迟、数据隐私和边缘自治的能力。通过将推理过程移至设备端,边缘计算减少了云端依赖,使关键任务系统在断网情况下仍能运行。
以TI和Microchip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工业和物联网场景中部署边缘AI来体现这种自主性。多模态推理的兴起(如Synaptics的Astra平台)和传感器融合技术的进步,使得边缘设备能够在动态环境中处理更加复杂的场景数据,例如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的实时环境感知。
企业的硬件加速方案依赖于广泛的合作伙伴支持和生态系统建设。例如:
◎ 恩智浦与Google Edge TPU合作,整合eIQ工具包与Google生态,为开发者提供高效的训练和推理工具链;
◎ Microchip携手Edge Impulse,通过简化模型训练和部署,赋予其FPGA和MCU即插即用的AI能力;
◎ Synaptics则采用Google MLIR的开放框架策略,增强其平台对多种AI任务的快速适配性,促进生态多样性和竞争力。
在AI驱动的边缘计算时代,各类型企业均面临广阔机会。
◎ 芯片厂商如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凭借嵌入式NPU和低功耗MCU扩展工业和物联网市场;
◎ 而像Microchip这样的FPGA厂商则聚焦高性能计算细分市场。
◎ 平台厂商利用开放框架(如Synaptics的Astra)和强大的生态系统,打造开发者友好型平台,为未来AI任务提供通用解决方案。
◎ AI工具链供应商,如Edge Impulse,提供的模型训练和优化平台,助力硬件厂商迅速响应AI时代的多样化需求。
CES 2025上的边缘计算让我们看到硬件加速方法正走向多样化和生态化。嵌入式NPU、协处理器、AI加速MCU、FPGA等各具特色,通过开放框架和生态合作推动了边缘AI的落地。
在AI时代,边缘计算的定位从云计算的辅助转向独立的核心角色,特别是在工业物联网和多模态场景下,建立适应广泛场景的硬件和生态,并推动从设备到系统的全面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