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诺贝尔奖项于10月7日至14日陆续揭晓。诺贝尔奖项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以及经济学奖6大奖项,涵盖多个领域,却没有设立艺术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诺贝尔遗嘱中未提及
诺贝尔奖的设立是基于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在遗嘱中,诺贝尔提出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首次颁奖。1968年是瑞典中央银行建行300周年,瑞典中央银行在这一年决定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项从1969年开始颁发。因此,从法律和遗嘱执行的角度来看,没有诺贝尔艺术奖是符合诺贝尔本人意愿的。
艺术评价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艺术作品的评价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多样性。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评价可能截然不同。这种主观性和多样性使得很难为艺术设定一个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相比之下,科学、医学等领域的成果更容易通过客观的数据和实验进行验证和比较。
艺术创作的区域特性
艺术创作往往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某个艺术家或某件艺术品在某一地区可能广受欢迎,但在其他地区可能并不为人所知或接受。相比之下,科学、医学等领域的成果更容易跨越地域界限,得到全球的认可。
尽管没有诺贝尔艺术奖,但艺术界并不缺乏对艺术家的表彰和奖励。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各种艺术奖项,以鼓励艺术家们的创作和创新。同时,市场认可也是艺术家们获得荣誉和回报的重要途径之一。
韩国作家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202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韩国作家韩江斩获,这不仅是韩国作家首次获奖,更是整个亚洲范围内女作家首次获奖。不仅在文学领域,在艺术领域,女性作者同样以她们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为读者打开了感知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女性作者的艺术世界,感受她们笔下流淌的情感与智慧,共同见证女性力量在艺术领域中的璀璨绽放。
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
作者/长北
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
本书为对中国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的研究和对东亚髹饰工艺体系的研究,系统叙述东亚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概括介绍世界各地东亚大漆漆器典藏。
全书插图千余幅,解说各时代、各国各种不同的大漆髹饰工艺及其材料、工具、设备、器用与流程,介绍全世界收藏的东亚各国漆器经典作品。书末还附传世孤本的蒹葭堂钞本《髹饰录》全本书影、东亚髹饰工艺成长精进衍变之目录树、中日韩三国朝代演变对照表与东亚髹饰工艺名词术语比较索引,以利后世完整传承东亚千文万华、臻于极境的髹饰工艺。
本书以国际化的高度与视野,以考古资料、传世宝物、工坊流程、今人新创、我国旧籍、异族故事为多重证据,详细梳理了以中国数千年髹饰工艺体系为主干的东亚髹饰工艺发生、发展、衍变的脉络,不啻一部活态的东亚漆艺发展史。
本书著者:长北
长北,艺术史论、工艺美术史论、漆艺史论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评论、散文等400余篇,其中多本再版、出繁体版或修订再版。
极简中国服装史
作者/华梅
极简中国服装史
《极简中国服装史》以时间为序,以相关考古发现的发掘与研究成果、《二十四史》等历代文献为史料,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同类书,简明扼要地讨论了从先秦时期至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服装史,包括服装的形制、色彩、衣料、等级制度以及服饰变迁的原因与规律等,是一部关于服装变迁美的历程的史料类图书。
此书虽小,却涵盖古今服装艺术,纵不断线,横不缺项,文字精练,文采斐然,意味深长。著名服装史论专家华梅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深入挖掘、提炼五千年来中国服装的发展历程,带领读者领略古今中国服装艺术,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历久弥新的可贵参照。
本书著者:华梅
华梅,1951年生于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教育部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教育系统“十大女杰”、天津市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等科研项目 15 项,主讲国家级精品课 2 门。有 80 部著作、教材出版。著作《人类服饰文化学》,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全国服饰图书最佳奖”“十五省市社科图书奖”“天津市优秀图书特等奖”。《服饰与中国文化》荣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古代服饰》《服饰文化全览》荣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部著作被翻译成英、法、俄、西班牙、日、韩、阿拉伯、波斯、土耳其等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发行。4 种教材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中国服装史》至今已修订 5 次,累计印刷 45 次。
宋本之外:《清明上河图》的传播与再生
作者/陈婧莎
宋本之外:《清明上河图》的传播与再生
本书学术视野开阔,从明清私家收藏系统、清代宫廷、江户时代的日本和18世纪的朝鲜四个层面展开对《清明上河图》传播情况的探讨,探讨了明清时代存世数量巨大的《清明上河图》对今日被认为是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巨大声名的构建作用,以及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尤其是对日本、韩国文化的辐射作用。
本书著者:陈婧莎
陈婧莎,1985年生于福建宁德,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绘画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绘画史研究。
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
作者/袁燕
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
19世纪末,法国汉学家首次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国际学者的视野。在20世纪晚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再次被热议,并成为显学。在中国,2000年,广东学者率先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专题研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理论使中国在这一话题上首次掌握了主动性,而这一学术研究也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多数学者专家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宏观问题,而构成这些宏观大世界的确实是“衣、食、住、行”这些微小而鲜活的生活分子。本书从“衣”--服装这个贴近生活视角出发,聚焦“峇峇、娘惹”这一土生华人族群,论述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历史发展以及现状。
本书著者:袁燕
袁燕,山东青州人。福州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的教学,研究方向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服饰文化研究。
人美邀您加入读者交流群
读者交流群
福利发不停
有机会获得书刊等礼品。
活动优先选
有机会参与人美举办的各项活动。
扫码添加人小美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