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三十多年校长:这条适合工薪家庭的国际教育路线,最有性价比...

企业   2024-10-09 20:40   上海  

橘子今天,小花生的大咖专访再次上线啦!这次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热议话题:出国留学与教育路线选择


我们有幸邀请到深耕在体制内和国际教育多年的资深校长——朱建民校长,他在北京西城区做了30多年校长,曾领导西城区四种重点公立中学,并创办了了北京三十五中的国际部,现任大兴熙诚国际学校校长。


可以说,朱校长对国际教育与体制内教育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刻见解,所以由他来谈这个话题再合适不过了。


访谈中,我们请朱校长深入探讨了几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 国际教育 vs 体制内教育的核心差异:“扬长”还是“补短”?

  • 面对“内卷”,换到国际教育赛道,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国际教育路线规划,从小要做哪些准备,什么阶段换赛最合适?

  • 工薪家庭如何找到高性价比的出国留学途径?


朱校长的回答很精彩,不仅打破了我们对国际教育的一些误区,还分享了许多内行人才知道的信息差,不论有没有计划让孩子留学,认真看完后,相信能帮大家对体制内教育和国际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有留学打算的家庭,朱校长的建议能帮助更好规划孩子的留学之路,不仅能省下一大笔学费,对未来就业也可能息息相关。


接下来,就来来看朱校长接地气的大白话吧~~


朱建民校长

国际教育 VS 体制内教育的差别
扬长 VS 补短

Q: 国际教育和体制内教育,最大的区别?

我在体制内的公办学校当校长很长时间,后来创办了三十五中国际部,现在是在一个国际学校任校长,所以对于体制内学校和国际学校有很深的体会。

我认为,它们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扬长还是补短。

在体制内高中,学生都学一样的课程,中高考不能有短板。比如中高考,语数外是必考,理化生史地6选3,这六门中不能有一门是短板,假如有一门是短板,就很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或大学。

一个学生没有短板,往往也意味着没有长板,所以说我们说体制内教育往往是“补短”的教育,哪科不长补哪科,也就是俗话说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但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薄弱的学科,并不是说补多少课就能补上去的,所以补短的教育是压抑人,而扬长的教育是成就一个人。

一般来说,国际学校比较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这就叫扬长避短。也就是说你在哪个方面有专长,就可以在这方面多选一些课,将来大学选专业以及人生职业,都能以你的优势特长作为选择的方向。


另外,教学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异。

举个例子,有孩子因为数学是短板,成绩不行在高考当中没有优势,所以换了赛道选择了国际学校。

进入学校后,孩子会发现课程教授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国内高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以高考中,如果有考试内容课堂上没讲过,作为老师会认为这是教学中的失误。因为高考有大纲考纲,学生遇到了没学过的内容,就属于教学的失误。

但在国际学校课堂教学中,不主张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培养,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说,在我们学校会给学生足够多的课程选择自由度,每个人的课程表都会不一样。但每个学生都要学数学,不过学的数学并不一定全一样,是分层分类的选择。而且,这个分层不是因为学生在这科成绩好与不好去分层,而是根据未来想选择的方向去分层。

比如说孩子选工科方向,那可能数学建模就很重要,并且他要在数学建模多花时间钻研。

所以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到了国际学校后,突然发现对数学很感兴趣了。原来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才换赛道,但现在却相反。有许多孩子在申请海外大学时,选的都是跟数学相关的专业,像金融数学、数学分析、数学统计类的应用数学

分析可能是体制内中学强调的是知识系统性,国际学校更强调数学能力培养,能综合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等等,这是中外教学上的一些差异。

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不要过早给自己贴标签说数学不好,并不是说哪门考试成绩高才能学的好,而是要看对哪个学科感兴趣,在大学专业选择上,也要选感兴趣的学科领域。


Q: 什么样的孩子可能适合考虑国际教育,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体制内教育呢?

先说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国际教育呢?举例来说,在我们学校入学时,有英语、数学和学习潜能的三项笔试测试,除了这些,还有一项是校长面试,就是校长跟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筛选孩子是不是读读国际学校。

面试中,我们比较看重这几项。

首先,我们比较喜欢擅长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是对任何事情有自己见解和主张,对未来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或者说对未来有期许的孩子;

其次,我们比较看重批判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还有一点,就是具有个性。孩子可以有短板,但我们更重视他有什么特长、和潜质优势。

我们觉得这样的孩子适合走国际路线。


但下面的这些学生,我们认为不太适合国际教育。

问他喜欢什么,回答说不知道;问哪科是优势学科,他说各科成绩都差不多,就是各科成绩比较均衡,没有短板,也没有长板...

比较听话,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就是家长说什么,老师说什么,我就按照要求去做...

生活独立性比较差,有的孩子并不愿意离开家、离开父母.

其实,到国外留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对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能力、能解决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能力要求都很高,有学生在这方面可能就差一些。这样的孩子,我们建议还是别离开家庭,就通过国内高考升学。


上图来自纪录片《镜子》

卷不动了
换赛道能不能解决问题

好多家长或孩子认为在体制内学校卷不动了,不愿意再去受那个罪,才转到国际学校来,想找一条清闲、不用付出很多艰辛的路。其实,这样的路是没有的。

刚才说了,要到国外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首先,要远离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孩子平常没意识到,在父母身边是很幸福的,父母给你创造了那么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用自己去做这做那。

另外,到国外要过语言关。去英联邦国家要用英语,去德国用德语,去法国用法语。要用外语来学习数理化的学科,并不容易,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

用原版教材学数学


还有一点需要国内孩子特别适应的,体制内高中最后看高考成绩,在国际学校更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国际学校,每一科学习成绩的衡量指标就是GPA成绩,其中过程性评价占了60%。

这个过程评价,包括每一堂课堂的出勤、课堂表现、每一次的作业质量、每一次小测验的成绩等等。平时的这些表现占GPA成绩60%,期中期末考试只占40%,所以孩子要适应这样一种评价模式。

在体制内学校,孩子可能说平时能一直玩儿,到期中期末考试花一些时间突击也能上;但在国际学校不行,这会影响GPA成绩,和将来大学申请直接挂钩。


所以,不想付出多少努力,轻轻松松就能出国留学混个文凭,不现实的。

也有孩子到国外上几年后跟不下来的情况存在,并不是说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能吃这种苦,忍受寂寞,还要面对许多的不确定性,并不容易。

国际路线规划
从小需要做哪些准备

Q: 如果考虑走国际路线,从小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要把外语基础打好,要具备用英语语言去学习的能力,这和中高考英语是两回事儿。这也是常说的Learn to Read(学习如何阅读),与Read to Learn(通过阅读学习)的区别。

孩子越早接触英语越好,会越接近母语学习。如果到12岁以后再学英语,那它基本不可能达到母语水平。如果将来有想让孩子出国的想法,还是早一点把外语学好。

像很多小花生读者,娃在学龄前的父母,在小时候就给孩子看英文动画片,听英文儿歌,阅读一些英文绘本或读物,这种类似母语式的学习方式,就非常好。

第二,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另外,一定要让孩子有优势学科。怎么说呢,学生可以有短板,但不能没有长板。没有长板的话,将来到国外读大学可能就没有优势,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优势学科、爱好和特长,这都是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


Q: 已经决定将来会让孩子出国了,在什么阶段(幼儿园,中小学)转入到国际赛道会比较好,可能最无痛、最好适应?

这要分情况来说。

一种情况,家庭有移民规划或者说未来想让孩子留在国外,像这样的情况,我个人建议越早出去越好,孩子越能适应当地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

不过,未成年孩子到海外去读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我比较建议父母最好陪同。因为孩子在国外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问题。比方说前几年疫情,就有中小学孩子独立在国外,发生疫情后这些孩子非常可怜,回不了国,家长也去不了...

所以我们比较主张,孩子未成年时出国留学,最好有父母陪伴。

另外一种情况,我觉得90%以上家长会希望孩子将来回国,像原来三十五中国际部的孩子99%都会回国,只有极个别孩子可能暂时先不回国,先在当地工作几年,再回国。

而且很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还是希望子女将来能在父母身边。


对于这类家庭,我个人会这样建议:上完小学和初中,在国内上个国际高中,大学本科再出国。

因为高中这三年是一个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小学初中就出去了,那价值观、文化差异就都发生变化了。之前这个人群被叫做香蕉人,长着中国人的面孔,思维方式是外国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回国后会不适应,因为在国外时间过长,对国内的很多文化现象、价值观出现了理解偏差,会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和父母相处也会有很多不适应。

所以,我们觉得如果孩子将来出国留学后还要回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初中
毕业后上国内的国际高中,大学再出国。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出国的留学经历,我认为也是一个遗憾。俗话说一个人的事业决定了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这个格局决定能做多大的事儿。能有出国经历,甚至在海外名校的学习经历,对孩子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所以,我觉得尽可能还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将来能到国外留学的机会。


适合普通工薪家庭
高性价比的国际路线选择

Q: 我们发现有有很多家庭会带孩子去东南亚读书,比如说泰国、马来西亚。因为算了一笔账,在国内读国际学校费用和去东南亚读差不多,你怎么看?

我身边的朋友也谈到过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怎么说呢,我觉得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孩子可能还是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比较多。

原来选择去美国的最多,但现在美国学费确实涨的厉害,一年大概得有五六十万的人民币,再加上中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问题客观存在等等因素,去美国留学孩子比原来有所减少,去英国、澳洲、加拿大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


二线城市家庭的话,对比英国、美国、澳洲读书的费用,可能会选择到东南亚,像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地方,有的还会全家到那儿去读书的情况。

下面是我个人的观点,并不一定对。

我觉得既然到国外留学,可能最好去发达国家。越是发达国家,教育资源就越丰富。像美国3亿人口,有近4000所大学;英国6千万人口,有600多所大学;当然经济条件要求相对比去东南亚国家要高一些。

但如果单单是因为经济因素考虑,不如不如选择去欧洲,像德国法国去留学读书。

因为德国法国很多大学不收学费,只收学籍注册费,一年学籍注册费大概在6千~1万人民币。

德国法国生活费相对比英美也要便宜不少,像我们学生去法国德国留学一年,八到十万人民币基本就够了。

像德国法国毕竟是发达国家,文化和企业发展也非常好。像德国的制造业汽车、高科技行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法国的航天航空、核工业等在全球都遥遥领先。所以拿着法国德国的大学毕业证,在德国法国工作两年,再回国找工作,优势绝对非常明显,不亚于英美学生。

下面,详细说说适合工薪家庭、理科好的孩子考虑的德国留学路线,比英美更有性价比,也比去东南亚国家强不少。

去德国上学,含金量很高

德国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强国,德国高校教育在全世界同样享有盛誉。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德国有49所大学被选入,其中9所高校进入前200,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都进入了世界前100。


看下来好像不如英美的学校排名强。是因为德国大学大多不收学费,也基本不参加商业类的大学排名,所以德国的大学在世界排名上可能并不是很高,但品质都很高,像柏林洪堡大学、海德堡慕大学等工科学校,有上百年历史,一个学校出了好几十个诺贝尔获得奖

柏林洪堡大学网站


德国的大学专业选择也非常多。


德国400多所高校,有19000多门专业,专业设置很广泛,会根据当下的需求进行深化和优化,比如说除了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这种传统的工科专业,近年来还增加了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等技术专业。


再一个,在德国读书对未来就业有很大优势。

德国高校在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环境能源、法律、建筑、医学等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不论是留在德国还是回国就业前景都比较好。

在德国研究生毕业之后,会给两年工作签证,鼓励学生在德国找工作;在德国干满5年或者7年(不同州要求不同),就可以拿到德国的永久居留证。

在德国企业工作表现好,将来还可能作为德国工程师外派回国工作。拿的是欧洲公司薪水,挣的是欧元,花的是人民币,身份也得到了转变。


德国读书的学费,更有性价比


相比英美发达国家的留学费用,德国公立大学提供免费教育,或者象征性收取少量学费,国内消费水平低,性价比极高。

与英美体系不同,德国大部分大学都是公立大学,大多免学费或者比较低的学费(个别州个别专业每年收取人民币约1万元左右学费),每年只要缴纳的是注册费,大概在6000~10000元,对工薪家庭很友好。

但是,经常有同学和家长问,德国大学毕业难是真的吗?

先说结论,扎扎实实学知识,别搞考前突击,是完全可以正常毕业的。

德国大学本科学制是3年,修满180个学分即可毕业,每学期平均要修30个学分。由于各专业课程难度和学习压力不同,选择硬核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4年修完学分。

与热门留学国家/地区相比,德国大学毕业用时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我们访谈过在德国读硬核专业的三个学生,平均4年就能毕业。

H同学:我在慕尼黑大学读的是地球科学专业

  • 专业一共100多人, 20%-30%是国际生,中国学生只有4-5个。

  • 德国大学本科毕业需要完成180个学分,理论上一学期是修30个学分,这样正好3年6个学期可以毕业。

  • 因为我的专业有些课程获得学分周期比较长,比如外出实地考察课的成绩要等假期过了之后才知道,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需要4年左右毕业。

Z同学:我读的是斯图加特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德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

  • 目前我的专业大约有80个学生,以德国学生为主,中国学生只有3位。

  • 斯图加特大学毕业要求是修满180个学分,最多可以学习10个学期(即5年)。因为我们专业课程和考试难度较大,大部分同学4-5年之内能毕业。

W同学:我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读的酿造与饮料技术专业

  • 总共是50个学生左右,以德国学生为主,国际学生我这一届可能只有3-4个人。

  • 我的专业合理规划时间的话,按时三年时间毕业。课程安排比较紧凑,3年内需修满180个学分,每门课程大约5到6个学分,这意味着每学期大约要修读5到6门课程,共计30个学分左右。


所以,态度端正、努力学习,毕业不难!


-The End-
喜欢这篇,一定点赞、在看、转发
更多带娃高效学习干货,
我们也在小花生学习群里放好了
扫码👇进,在群公告里领!


相关阅读


小花生网
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