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丨垃圾焚烧发电厂形象重塑:从工业设施到城市景观

文摘   2024-11-21 21:57   北京  

为传播生物质能产业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生物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特联合《中国电力报》创办“生物质能观察”专栏。栏目常年征稿,欢迎生物质能企业、生物质能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以及长期关注行业发展的社会公众均可投稿,择优刊登。关于《生物质能观察》专栏面向会员单位征稿和采风采访的通知.pdf

11月19日,《中国电力报》第六版发电“生物质能观察”专栏发表文章《从“工业设施”到“城市景观”——广西南宁、柳州走出垃圾焚烧发电厂形象重塑之路》,本文探讨了广西南宁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柳州康恒垃圾焚烧发电厂如何通过建筑美学、环境融合和人文关怀元素的植入,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形象重塑。现将原文发布如下:

从“工业设施”到“城市景观”
——广西南宁、柳州走出垃圾焚烧发电厂形象重塑之路
李其郅  郭凯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生活垃圾处理和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同时解决垃圾和电力两个问题的高效、节能、环保的处理方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因厂房体量大较为显眼,让本就对该类建筑避而远之的公众更加嫌弃。因此,建筑美学、环境融合和人文关怀元素的植入,让垃圾发电厂既“好用”,又“好看”,对项目的睦邻友好至关重要。目前,国内有不少此类应用案例,比如广西南宁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柳州康恒垃圾焚烧发电厂。

以“拼图”形态融入自然环境

在距离广西南宁市区20千米外的西北郊,茂密的桉树林中,起伏的喀斯特峰丛前,坐落着南宁双定垃圾焚烧发电厂。如果不看介绍或导航,第一次来这里的人都看不出这座规模不小的建筑是垃圾发电厂。尤其是主建筑外墙的群山型装饰,巧妙地和远处群山在视觉上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这座迷惑性极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其设计正是出自知名建筑师事务所UUA。这家拥有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资质的事务所,一向以“人文温度与技术精度整合”著称,并通过一系列国际获奖作品建立起业界声誉。据UUA联合创始人李其郅回忆:“设计前,尽管团队收集了大量现场资料,但实地考察后,依然被大地的秀美震撼。项目周围桉树林环绕,背靠茫茫无际的喀斯特峰丛。”而美中不足的是,连绵的山脉有一段因周边水泥采矿而被削平的山头,岩石裸露,分外扎眼。

正是这一强烈反差,给设计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根据工艺需求和厂房要求,并考虑到建筑美学,设计方案从“修补自然环境、找回场地记忆”入手,在主立面上引入起伏的峰丛形态。这样一来,既在视觉上补全了残缺的山形,又实现了与周围喀斯特地貌的和谐统一,以“拼图”的形态完美融入了自然环境,从而造就了这座不太像垃圾处理厂但又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垃圾焚烧发电职能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将建筑巧思融入发电工艺流程

与广西南宁双定垃圾焚烧发电厂巧妙修补自然环境找回场地记忆不同,位于广西柳州的康恒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之初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远离市中心的郊野完美融入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柳州东南部高低起伏的山谷之中,距市中心约14千米,东北方向是流经而过的柳江,周边环境优美。李其郅介绍说,“我们试图将柳州市市花洋紫荆与蜂巢的意象同时融入建筑立面,形成‘蜂栖紫荆’的寓意。”这个设计理念的巧思不仅在于以紫荆花标定地域属性获取市民认同,而且“蜂巢”之中花粉酿蜜的过程,又与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流程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建筑主要体量由“蜂巢”肌理所包裹,其中点缀多彩的“花瓣”,形成了丰富性和趣味性的立面表达。多层次的幕墙肌理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会呈现出多变的光影效果。这种微妙精细的立面形式也呼应了该厂内部复杂精密的工艺设备。

以美学赋能工程学

相对于上文两个项目,大部分传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因保留着传统工业建筑的外在形象,令民众“避之不及”,抵制新建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不得不承认,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和运营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能生产低碳的电力能源,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了让这种效益最大化,该类项目的形象重塑至关重要。
UUA 在南宁和柳州的探索尝试,以美学赋能工程学,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性的建筑外观,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从“工业设施”到“城市景观”的形象重塑。随着环境融合、功能拓展、人文关怀、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厂不再是冰冷、呆板的工业设施,而是具有艺术价值、环境友好、功能多样、人文关怀和经济效益的城市重要公共建筑。
未来,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需要具备新一代范式,不仅要通过新技术有效生产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其外观设计也要有助于改善公众对这些工业建筑的负面印象。随着在工业建筑中引入对美学和设计的关注,公众心态也将迎来新的转变。同时,新的设计趋势更加注重融合参观展示功能,提升厂区的景观环境,全面采用公建化的设计思路,从而重新定义工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感知边界,在本质上创造一个共生的环境。

来源:《中国电力报》

声明:本公众号所转发的文章中的任何观点和意见均属于原作者或相关人士的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和观点。我们不对这些观点和意见的正确性、合法性或合理性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电话:010-68526336。


生物质能观察
此公众号为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BEIPA)官方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协会、会员和会务动态;权威解读生物能源相关产业政策;发布国内外最新产业动态和商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