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今天大家都在上班吧!与假期结束的“惆怅”相伴的,好像还有天气的变化——很多人说,出行时还不觉得,等玩了一圈回到家,突然发现,天好像一下就冷了,赶紧换上长袖长裤。
是的,二十四节气里第一个带“寒”的节气来了!10月8日3时00分,迎来寒露节气。此时,白云红叶,菊有黄华,柿子甜熟,棉花丰收,我们走进了秋天中的秋天。
寒露·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X水墨画家皇小小
特别呈现
寒露:秋天中的秋天
作者/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每年10月8日前后进入寒露节气。在隶属秋季的六个节气中,寒露是“变天”节奏最快的一个。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忙了大半年,于是利用十一黄金周出去旅游,等逛完了山水回到家,哎呦,这天气跟走的时候不一样了嘛!人们在感慨之余,便会翻箱倒柜地赶紧找厚一点的衣服。一过寒露,便有很多关于穿什么衣服的纠结。
有人说:“不是要春捂秋冻吗?春天来时,适当捂一捂,使机体渐渐地适应回暖。秋天来时,适当冻一冻,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着装与时令要有适当的滞后。”但所谓“捂”和“冻”,都应有一个前提:春天的捂,以不出汗为前提;秋天的冻,以不着凉为前提。
当然,这很难以精准量化的方式来判定,即使相近的气温,有风无风,是干是湿,是晴是雨,体感的差异都很大。而且不同的人群,也需要有不同的原则。
别说人了,同样是向日葵,御寒能力还不一样呢。
老乡告诉我,以前的向日葵一般是谷雨时种,寒露时收。现在种的是油葵,油葵怕冷,芒种时种,也差不多寒露时收。以前是弄葵花籽,现在是打葵花油。我问:“这一块地的油葵能榨多少油呢?”
老乡说:“根本不指望它榨油。”
我又问:“那为什么要种油葵呢?”
老乡答:“因为漂亮啊,游客喜欢啊!”
看来,很多作物也开始拼“颜值”了。
寒露三候
古人对寒露物候的描述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白露物候是“鸿雁来”,寒露物候是“鸿雁来宾”,说的是白露时鸿雁的迁飞工作逐渐启动,寒露时迁飞工作陆续收尾。谚语说:“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是说大雁最迟(农历)九月九,该走的都走了;小燕最迟(农历)三月三,该来的都来了。
所谓“雀入大水为蛤”,是说深秋时节,人们难觅飞雀,但见海边很多蛤蜊,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便以为雀变成了蛤。这是古人质朴的想象。这虽是误解,却是一种浪漫的生命观:在时节的交替和季节的轮回中,生命并未凋谢,只是变换了存在的方式而已。想飞时,有翅,能高飞于天;想藏时,有壳,可深藏于海。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凄凄寒露时节“菊有黄华”。虽然菊花被视为傲寒的标识,农历九月也被称为菊月,但还有一种花,往往被文人们忽视,那便是棉花。“寒露时节尾花收。寒露不收棉,霜降莫怨天。”在农人的眼中,棉花才是秋季的“尾花”。所以农历九月,也是人们的纳棉之月、授衣之月。
秋天中的秋天
从前,漫长的岁月,人们跟着节气过日子,无论农桑,还是风物,无论起居,还是行止。
有句谚语叫:“九月狗纳日,十月日生翼。”是说到了农历九月,秋阳难得,就连狗都知道抓紧时机晒晒太阳。到了十月,白昼短暂,又难得响晴,太阳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不留神就飞了。渐渐地,“负暄”(晒太阳)便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免费养生。
“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随着气温的下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已成往事,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洗清秋”,此时节,“云悠而风厉”。标志性的景色便是“碧云天,黄叶地”。寒露时节,有一种明净,叫作望穿秋水。遗憾的是,那样的水少了,那样的天也少了。
有人说,寒露,是秋天中的秋天。“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好吧,就在这清冽的日子里,观赏秋天绚烂的“晚节”吧。
寒露·草木人间
寒露
露由白到寒,秋由浅入深
这样的时节
看天地草木,观岁月山河
把秋的美好尽收囊中
央视新闻《夜读》X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独家呈现
寒露·絮语
国庆假期结束了,热搜上有个话题叫“您已度过2024所有法定节假日”,有网友笑称:果真是天凉了,才说得出如此冰冷的话。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视觉中国
天凉了
大家在留言区留一句温暖的话吧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 | 王岩
一审 | 王岩
二审 | 朱聚敏
三审 | 张乐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